王干任/花高租金住蛋黄区 这样的年轻人浪费吗?
▲刚出社会的年轻人常因房租与通勤时间而陷入取舍的思考。(图/记者季相儒摄)
日前一则新闻引发网路乡民热烈讨论,大意是一位刚找到月薪55K的年轻人,在公司附近的大安区找了一个25K的套房(不含水电等费用,还要另缴1K多的管理费),租屋的当事人以此为由拒绝给父母孝亲费,让家住桃园的父母直呼孩子被骗了,房屋租金太贵(同样租金在桃园可以租一层)。
本文不拟讨论租屋当事人因租金太贵而不给父母孝亲费的部分,想单就网友一面倒的认为房租太贵,应搬到新北找个只有一半租金的房子通勤就好的观点进行思考。我想,探讨的问题可分为两点:
第一、假设租得起,年轻人不应该花高额房租落脚蛋黄区吗?第二、花时间通勤省租金是真的省吗?
在深入探讨租金与地点之前,我想先说一下有钱人是怎么处理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帮孩子在其工作或求学场所附近直接买套房。不管是台北、东京、纽约还是伦敦,我都听过有钱人直接帮孩子置产,使其方便居住的做法。甚至有个朋友还跟我说用买的最划算,因为住完之后就能脱手卖掉,往往不需支付租金,甚至还能倒赚一笔。
这是富裕阶层处理居住问题的方式,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购屋才是常态,租屋「未免太不划算」。
好了,看完有钱人的做法,回头来看租屋问题。先说结论,以这个案来说,我是认同这个年轻人以高租金租住大台北蛋黄区。理由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能找到月入55K且公司在大安区的工作,想必工作能力或个人条件不会太差。当创造收益能力不差时,时间跟健康状态就成了换取收入的重要成本。
假设这个年轻人因为花25K租屋,每天可以省下两个小时的通勤时间、花费还有舟车劳顿的辛苦,并将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工作或自我投资,那么一来工作绩效肯定会比花时间通勤的其他新进同仁高,且通勤成本少说一个月也可省下四、五千元,等于实质租金支付约莫落在20K。
若租住新北市房租只要一万元,那么等于他以一万元买了自己一个月的通勤时间。假设一个月上班22天,通勤时间44小时,换算下来等于他花了一万元买回自己的44小时,换算成时薪约227元。若他能利用这44小时时间创造出超过一万元的收益,其实租住蛋黄区的实际成本,并不会比租住郊区来得高。
▲通勤除了耗费时间,骑机车赶打卡的上班族更需承担高风险支出。(图/记者张一中摄)
其次,不容否认的是,蛋黄区的机会效益较高,各种商业社交或艺文活动在蛋黄区出现的机率远高于住宅郊区,若是对自己前途发展有企图心的年轻人,选择租住蛋黄区是帮自己创造遇见贵人的契机。
为什么台湾有愈来愈多年轻人要出国打工,或到各国大城市找机会?这些地方的居住生活成本,难道不比台北市蛋黄区高吗?说穿了,就是机会比台北多。同样道理,我们称许那些到海外都会区寻梦的年轻人,却斥责在台北都会区找寻机会的年轻人,不觉得哪里怪怪的吗?
大都会是资本和人才群聚处,也是机会群聚、发生的地方(聚落效应),今天难得有年轻人敢于破除既定的社会框架,帮自己的起跑点找寻一个较好的落脚处,非但没有获得称赞,反而被许多人指责跟检讨。姑且不说这个年轻人花自己的钱要住什么房别人根本管不着,真心要讨论居住地点的选择时,许多人只会从既有的观念去思考,或从花时间省钱的角度判断,却无法从更多角度综合考量,想想也是蛮可惜的。
说真的,在支付得起的前提之下,用金钱换取通勤时间是比较有长期效益的事。一边是每天可以好整以暇的到公司,另一边是每天花一、两个小时通勤,而且不是人挤人就是塞在车阵里每天狼狈的赶打卡,老板或客户会比较喜欢哪一种?节省金钱却拿时间去补贴就是「真省」吗?这些思维惯性的背后,又反映出什样的世界观与生活模式?我觉得,这些都是值得透过此一个案深入思考的。
当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由政府提供公共住宅或租屋津贴给年轻人,让年轻人有能力支付居住在蛋黄都心区的花费,节省不必要的通勤时间跟外部成本支出(以台湾的交通来说,自己开车或骑车上下班算是某种高风险行为),让年轻人的心力可以专注在工作或自我成长上,这才是真正对他们有所帮助。
好文推荐
王干任/拚死修恶法,这就是蔡总统的「谦卑再谦卑」?
王干任/别把他人苦难当做惜福教训
●王干任,职业作家,专事时事评论写作,主持部落格「敦南新生活」同时,也是读思写文字沟通表达力专业讲师。以上为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