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资讯/是投资还是投机 就看你心中的一把尺

作/李镇宇

几个月前,笔者推出一系列的BitCoin报导,从运作机制到实际挖矿,提供读者最完整的知识,这期就来探讨BitCoin在市场价值

记得笔者在本系列专题二部曲的预告中,提到要跟读者介绍市场的情况还有投资方式,正好这几个月BitCoin的市场变化实在太大,反而让笔者可以用更宏观的角度去看BitCoin的未来,并提供一些浅见与读者分享。

行情波动甚大

投资者有两种,分别是短期炒作跟长线持有。按照理论和经验,一个投资标的在短期波动幅度很大的时候才适合短期炒作,最好可以快速获利了结。相反地,长期持有就是标的稳定,不会有什么波动,投资人觊觎的是稳定的配息或者未来的增值空间

读者看到「稳定配息」的这个假设,应该已经知道基本上是不成立的。

当前还没有一家银行或者投资公司,吸收BitCoin当作存款然后转贷款、投资,再配息给存款户。银行从本质上就被BitCoin给排除,目前只有看到居中保管BitCoin的第三方交易网站,它们并不算是银行(放款、信贷等常见业务不存在)。

短期持有呢?前一波短期持有BitCion的人,应该都已经赚翻了。

如果是今年农历年以30美元左右的价位持有,然后在近期以超过1,000美元出脱,那真的是达到最高的投资报酬率,更遑论3年多前推出时就投入挖矿的人,更有机会轻松拥有百万美元身价

这段简单的描述,充分反应了BitCoin夸张的涨幅,至少40倍左右的投资报酬率还真不是人人玩得起;之前没有投入挖矿,现在恐怕也没有够深的口袋好让你挖。

另一方面,历史上的教训已经告诉我们「当人人都投入的时候,崩盘的日子已不远了」,例如和尚跟尼姑都进了号子(即证券经纪商),原本不知道网路的人都在投资网路公司。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一下17世纪时,郁金香投机是怎么泡沫化的。

打开Google的搜寻引擎,以BitCoin当关键字搜寻新闻,可以发现都是炒作的消息政府的看法、专家的意见。

例如「中国大妈集体投入BitCoin炒作」、「多家科技公司投入挖矿机研发」、「中国人民银行禁止银行摄入BitCoin业务」。

然后「曾俊华指BitCoin神话启发性」(曾俊华是香港财政司司长)、「葛老:比特币是一个泡沫」。读者看到这些负面为主的标题,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愿意冒险(正面的就是需求被带动,高阶绘图卡、大瓦数电源供应器大卖)。

几个月前的笔者,如果写同样这篇文章,会语带保留的说:「可以玩玩看!」但是现在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少碰为妙,最好可以获利了结,采取少输就是赢的策略。

世界级的央行官员跟前联准会主席都这样讲了,读者自认有比他们更专业的财经知识?

短暂性崩盘的前例不少

炒作的空间包含市场的消息,而多数的炒家也的确只有市场消息可以参考;要影响成交的价格,目前为止也都是靠消息。先前遇到价格剧烈下跌的几次案例,几乎都与网路攻击、政府与大型机构的反应有关。

例如Mt.Gox在4月时被DDoS攻击,当时BitCoin就迅速下跌但也在短时间内回升,并超过之前的价位。

到笔者撰写本文时,中国人民银行跟泰国央行发表对BitCoin的管制,还有中国电信百度停止接受比特币付款,等于间接否定了比特币等同于货币价值的立场,于是BitCoin下跌达50%。

这些现象对于专业的投资人而言,足以证明BitCoin不是一个人人可以下去玩的东西。另一方面,笔者个人比较质疑的是第三方网站的公信力

由于市场上还没有太多的店家直接收受BitCoin,而持有者也是抱着投机的角度想套利,所以找一个第三方网站把BitCoin都放在里面非常合理。

BitCoin在发展的时候,一个很大的目标是要透明、然后没有中央管理的机制。但在最近一些案例中,笔者开始质疑这个理想。

主要是负责保管BitCoin的网站多少有干预的能力,例如他们可以用维护当理由,无预警的在短时间内关闭网站。

这种现象根本无法预防,甚至在注册时的条款就已经先写下保护伞,定型化契约使用者而言几乎没有保障,以保护网站经营者才是主要目的。

同时也一直有阴谋论的说法存在,例如遇到市场对这些网站业者不利的情况,像是忽然有大量的BitCoin被出脱,业者就可以技术性的关闭网站护盘

也避免短时间内大量的现金周转,导致营运出现问题。现实市场中的投资,几乎都要有财报可以稽核,BitCoin 交易网站做不到透明化,这些人搞仲介网站也绝对不是单纯作慈善事业,所以读者挑选第三方网站还是得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