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春聊10年创业修炼 每个开店梦都始于当个烂主管

吴宝春食品董事长吴宝春。(图/郭涵羚摄)

攻上顶峰之后,只能下山吗?对世界面包冠军吴宝春来说,他不这么认为。

2010年,是面包师傅吴宝春职人生涯的颠峰,这一年,他夺下世界杯面包大师赛冠军,成为台湾第一个世界面包冠军。

攻顶之后的「吴宝春师傅」下一步不是下山,而是造品牌团队挑战攀登另一座创业大山,学习扮演好「吴宝春董事长」这个全新角色

如今,他率领250人公司团队,在台开出3家门市、总计有6处销售据点,还前进上海、新加坡开海外分店。在《世界冠军,然后呢?吴宝春的创业报告》新书中,他首度亲揭走过创业开店第一个10年,一路以来的跌撞和教训。

经营和做面包是两件事

领导者首先要处理人的问题

吴宝春说,开店当老板是许多面包师傅人生目标,他也不例外,准备比赛过程前后4、5年,开店计划在脑海中不知已经演练过几十次,店内要卖哪几款面包、使用什么食材,以及要呈献给顾客什么样的口感,都设定好了。但实际上路,才发现经营有那么多的细节规画和处理。原本以为能够做出好吃面包,就等于有资格开店,筹备下去才知道,开店除要申请各种登记和执照,还要懂得看财务报表,当时只会做面包的他,什么都要从头学。

「经营和做面包是两件事!」吴宝春说,这是他创业的第一个学习,特别是处理「人」的问题,过去制作面包只要设定好温度、遵守作业流程就不会出差错,但经营公司就是「管人的事」,身为领导人每天花最多时间的,就是做好沟通协调,处理人的温度。

他分享,创业之前,曾有短暂时间担任大型面包店主管的经验,回想第一次从师傅变身为带领4、50人的部门主管,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回被要求裁掉部门内的5位员工,因为害怕面对,跟比自己年纪大很多的阿姨开口沟通离职,加上耳根子软总想当好人,原本主管交代他要个别沟通、取得对方理解,结果他却拖到最后一刻才无预警对全体布达,未照顾员工情绪,搞到被裁员者串联告到劳工局,难以收拾。

「这件事让我察觉到自己个性上的缺点,缺乏领导者该有的果断和坚定态度,」他说后来想通了,以前在小型面包店里,权力最大的就是师傅,师傅只需要应付一个老板,但来到大公司得顾及部门之间的协调。因为转换为经营者角色,才会遇到那么多以前没遇到过的问题,并为了想解决问题而去学习更多做事的方法。

曾任友达光电总经理,现为天来创新集团董事长陈来助说,「先当一个烂主管,是所有技术职转任管理职的人,要过的第一关。」这不仅是面包师傅的挑战,在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因为自己过去在科技业,也走过从技术者到成为管理者这条路,陈来助颇能体会吴宝春的心境,「技术者用放大镜看产品细节,经营者则要有望远镜才能掌握市场趋势,」他指出,如何同时拥有这两副眼镜,是角色能否顺利转换的关键

但,不像大企业能透过部门轮调,培养技术人员管理技能,进行领导人养成计划,面包店等服务业因为多属中小企业,创业者能否透过跨界学习、打破既有框架,就变得非常重要。

透过不断自我学习,从不识几个大字的面包学徒,到能读日文烘焙专业书籍、成为世界顶尖职人,从而改变贫穷命运,是过去「吴宝春师傅」最为人印象深刻的精神。同样的,当成为「吴宝春董事长」,他再次透过学习,远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EMBA,进行自我改造。

EMBA教会他的课:

打开耳朵去听员工怎么说

吴宝春回想,刚开店时因为有世界冠军的光环,店门口天天有人排队,但过了一年多之后,人潮逐渐散去,业绩开始出现下滑,虽然早有蜜月期结束的心理准备,但他也问自己,面包是生活日常需求品,如果产品够好,客人应该会一来再来,而不该只是一时尝鲜而已。许多日本百年老店卖的东西就哪几样,配方也几乎不变,不也天天店里大排长龙,难道他们的客人都吃不腻吗?

究竟是产品出问题、服务出问题,还是整体都出了问题?业绩无法回到成长的轨道,又如何能开出下一家店呢?他察觉,若要持续扩大经营规模,就不能再单凭直觉拍脑袋做决策,须具备更多的经营能力和知识,让小时候不爱念书的他动念回到学校

吴宝春说,EMBA教会他4堂课,分别是成本管理、策略思考、提问决策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尤其从企管名师司徒达贤那里学到了「听说读想」的策略技巧,体会到团队合作想做好沟通,第一件事并不是急着去说,而是先仔细去听对方怎么说。因为在企业里头,领导人或主管每天都在与人沟通下达决策,却很少有机会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再者,同仁通常不好意思告诉主管您没讲清楚或您听错了,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地位越高,听力越差」的现象。弄清楚这点,对向来不擅人际沟通的他来说最为受用。

举例来说,现在吴宝春店内进行新产品开发和制作流程,或当面包品质、制程发生问题时,他都会先问同仁,大家觉得怎么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让大家动脑找出症结点,再分别提出优化方案,师傅团队透过实作逐步修正出最好的做法,经过这样一再实验和调整后,才会把SOP(标准作业流程)给定下来,而不是像以前在小面包店,所有人都等着主厨下指令或给答案,就算错了也不敢质疑。

遇一例一休、疫情冲击

回首第一个10年自评不及格

当年替他写EMBA入学推荐信政大创造力讲座名誉教授吴静吉认为,吴宝春回到学校进修,除知识上的充实之外,最关键的是也因此扩大了人脉交友圈,从过去以面包师傅或烘焙业上下游为核心的人际圈,扩大到各行各业经营者。当身边往来的是企业老板或行销等各领域专家,「不管是跳脱技术者的认知框架,或建立经营者的宏观思维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一路看着吴宝春从被培训为竞赛型师傅、出国拿世界冠军,到创业开店的中华谷类食品工业技术研究所所长施坤河则提醒,如果说10年磨一剑,吴宝春创业第一个10年,经历一例一休、病毒疫情等考验而过关,但烘焙市场竞争激烈,还会有各种无法预测的挑战。如何从门市攻进电商数位转型,以及品牌海外事业的布局与成长,都得靠不断充实团队人才,才能够再次突围胜出。

那吴宝春师傅给「吴宝春董事长」打几分呢?创业第一个10年,他给自己59分!另外41分没有拿到,是自认就品牌经营的角度,还没有带给支持他的顾客持续惊喜。如同做面包必须经历前10年的学徒养成阶段,「在创业开店这条路上,到现在我仍只是个还没有真正『出师』的学徒。」他说。

吴宝春回头看创业这一路的风景,因为需要学习的面向和知识跟学做面包完全不同,好像又回到小学一年级,全部从头学起;但他也有自信,既然决心走上企业经营这条路,也像再次攀登一座大山一样,出发之后,攻顶,是眼前唯一的目标。

《商业周刊第17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