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新抗原诞生! 中研院14天合成纯度97%百毫克级「瑞德西韦」

中研院研究团队14天合成纯度97%百毫克级「瑞德西韦」。(图/记者崔至云摄)

记者崔至云/台北报导

国内学研单位分进合击,为防堵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中研院7人团队在2周的努力下,成功合成被国际视为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的「瑞德西韦」,且纯度为百毫克级的97%,但瑞德西韦还待通过人体实验,如需大量生产,需与美国厂商取得授权,目前研发是备而不用。

中研院院长廖俊智生医研究员林宜玲、中研院化学副研究员陈荣杰等人今(21日)上午一起出席中研院记者会,说明7人团队2周合成百毫克级瑞德西韦的过程

▲7人团队2周合成百毫克级新冠肺炎药物瑞德西韦。(图/翻摄中央研究院

中研院化学所副研究员陈荣杰表示,由于合成原物料缺货,瑞德西韦的起始物无法在2月6日前取得。因此直接采用自己从零开始合成的方式,研究团队在经过10多个复杂步骤,日以继夜赶工,其中还有一些化合物必须透过更精密的再结晶方式纯化,终于在20日取得经光谱鉴定,纯度达97%的瑞德西韦。

陈荣杰说,药物合成工作艰巨复杂,他们是仅仅7人的团队,但每位同仁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盼对疫情有所贡献,日以继夜地投入研究,才能在短短两周内成功合成瑞德西韦。

▲中研院团队花14天合成有望治疗武汉肺炎的药物,今举行成果发表记者会。(图/记者崔至云摄)

至于这项合成药品何时上市?廖俊智则说,后续还牵涉到很多需求,甚至药物还没有进行临床证实证明人体实验有效,更需要与美国原厂取得授权,才能开始使用,因此现在仅能备而不用,但中研院已能自行合成药物,展现的是国内药物研发技术已达国际水准,希望能对国内防疫工作有所贡献。

另外,中研院也指出,为调查三位可能是台湾首例因COVID-19死亡案例传染源疾管署提供三位RNA病毒检测阴性血清检体,希望中研院能协助了解其体内是否有新冠病毒抗体反应。18日中午取得检体后,中研院即投入新冠病毒抗体反应侦测,分析结果显示三个检体中有一个对SARS及新冠病毒核蛋白 (nucleocapsid protein)有抗体反应,对MERS核蛋白没有抗体反应;另外两个检体对前述三个病毒的核蛋白均没有明显抗体反。

▲中研院指出,研究团队已完成基因合成并进入生产抗原阶段。(图/中研院提供)

林宜玲说明,人体感染冠状病毒后通常会产生大量针对冠状病毒核蛋白的抗体,研究团队利用西方墨点法,将制备好的抗原利用电泳胶体分析后,经过薄膜转渍,加入检体血清进行抗体反应呈色。抗原制备是利用大肠杆菌进行冠状病毒核蛋白的表达纯化,并验证其可作为病人血清抗体侦测的试剂

最后,廖俊智也说,后续病毒检验、血清检测、抗体筛选、药品研发及疫苗开发,各学研单位也将在共享资源下,继续为台湾抗疫、防疫贡献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