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习「及格」水准就够了 成绩太好选择反变少

作者金镇爱 原文作者:김진애译者游芯歆摘自:究竟出版社《这一次,就对自己狠一点!》

●精选书摘内容

在我们国家,大概没有人不存在「念书情结」吧。与其说是「念书情结」,或许说「成绩情结」更正确。我写了《人为什么要念书》之后得到热烈的回响,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原来「念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充满紧张感的主题啊!人竟然如此渴望有好成绩!但更重要的,原来是自己对为什么要念书的回答啊!在我惊叹之余,也修正了自己对用功的态度。到底为什么要我们念书?父母、师长们为什么老是叫我们要好好地认真念书?学长姊们为什么都强调念书的重要性?我想任何人都曾经有过如此的疑问吧!在重视学校成绩的社会里,很难摆脱掉这些疑问。我也有过这些怀疑,至今依然如此。用功,当然也存在「学校学习」和「自发学习」的变数。「出于喜欢的自发学习」,不用人在后面鞭策,就能感到无穷的乐趣。对我来说,像是「电影学习」的看电影、看剧本、浏览网页、看电影杂志,每一项都让我很开心。还有像是「人物学习」,也是让我热衷的题材。只要看上了哪个人物,上网检索之后,除了相关资料和影片之外,还能买他的书来看,迷上好一阵。然而对于「学校学习」,真叫人爱恨参半。我也到了该为后辈晚生们的学习伤脑筋的年纪,因此对「学校学习」的实用性与教育方式颇多关注。我和许多人一样,对学校的学习同时保持「理想论」与「怀疑论」。学校学习应该不错、也会不错的理想,与学校学习并非不可或缺、用处也不大的怀疑,交织在我心中。从我自己在学校念书的历史,便足以印证。人们看我学历高,以为我一定是一个以成绩优秀而声名大噪的学生。其实不然!我虽然没被学校成绩给打趴,但也没好到扬名的程度。虽然毕业于名校,但也只属于一般标准的靠前排名而已。学校成绩并未太傲人的我,其实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从来都不太有自信。从某方面来看,我算是不断给自己带来惊喜的人。考上梨花女中(译注:韩国首屈一指的私立女子中学)的时候,我还是个搞不清楚什么是什么的孩子。后来即使是同校初中部考高中部的时候,我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还担心会考不上。考上首尔工学院的时候,也有点惊讶,因为我是抱着落榜的觉悟去考试的,真的没想到竟然会考上。我上高中的那个时候和现在不同,没有一个成绩比较的标准,所以才会对自己榜上有名感到讶异。当年考完大学联考之后,我还在想「怎么都是我会的?难道是因为没有机会和别人比较,埋头苦读反而更有效果吗?」

后来,当我接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入学许可时,真的吓了一大跳。留学前,当我去向一位学长辞行时,与学长的对话让我记忆深刻。「妳成绩这么好啊?」「不是我成绩好,是我想有好成绩才去留学的。」当年说过的话,现在想想还真是说对了。在我留学的时候,我总是怀着「我难道只有这点能力吗?」的心情,狠狠地折磨自己,但也是在这段时间里,让我惊讶于「原来自己这么会读书啊!」这真的很矛盾,对吧?一面怀疑自己能力的同时,一面又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但如此看似矛盾的情况,却大大地激励了我。从这点来看,我觉得麻省理工学院真的是个不错的学校。这里是一块充满知性的丰饶沃土,让人有不断成长的感觉,同时四面八方都是对知识充满好奇的人,让人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这点我很喜欢。这不仅刺激了一个人的求知欲,在警惕自己求知不可懈怠的之余,也享受了学术自由,真是不错的气息。我曾经因为授课内容而感动不已,也曾经因为相互竞争却又彼此合作的团队气氛,而受到更进一步的鼓舞。或许就是这些经验,让我相信一定有「好学校」存在,也认为一定有「好的学校学习」。学校之间存在着差别,人的能力也同样存在着好坏。因此,学习能力也必然有高下之分。不过正因为我有如此的经历,因此我不认为学校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只要能达到「及格」的水准就够了,不是吗?原因很简单:成绩太好,反而会使行动受限。以下是我的想法,不知读者诸君是否认同?

1、学校学习成绩不要太好。学习成绩再好,以后也顶多成为学者或工程师罢了。不仅窄门难进,生存竞争也很激烈,而且可能一辈子都得陷在学问世界、真理探求世界里,为「原创能力」的竞争焦心。2、企业家、经营者、政治家们大多在校成绩不是那么好。或许是因为以他们的在校成绩,还是下场打拚比较好吧,但彻底、严谨的实务精神,也造就了今日的他们。那么,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3、学校成绩太好,或许可以成为「绝代军师」,但却可能无法成为有胆识、有行动力的「领导者」。「聪明的头脑」和「行动的勇气」终究是不同的。4、学校成绩太好,可能难以摆脱「必须保持青云直上」的「成功情结」,害怕失败之余,也丧失了勇气。当然,我的意思不是叫你不要用功,也不是叫你不要好好学习,更不是表示学校成绩差才好。我只不过想表达,学校学习还是有其限度的。所以,不要太过在意学校成绩,还是用心在真正想学的学习上吧!不管是学校学习,还是自己有兴趣的学习。

在实务中学习是最好的

比起学校学习,我更偏重于「实务学习」,这也是学校学习时必须引进的作法。这个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不因为失败而感到自卑。换句话说,也就是可以减少落入成功情结的危险。原因何在?因为实务学习时,失败的机率要大于成功的机率。多次失败之后,自然而然就对失败有了免疫力,减少陷入失败主义泥淖的危险。实务学习时,就算百战百败,也会越战越勇。古人真让人惊奇,即使年纪以现在的标准来说还算小,但成就丰功伟业者大有人在。例如亚历山大大帝,二十岁就登上王位,二十岁出头平定天下。十五世纪朝鲜王朝初期名将南怡将军十七岁武举及第,二十多岁站在北方战场上留下了「男儿二十未平国,后世谁称大丈夫!」这句话。声名远播中国文坛的朝鲜王朝中期女性诗人许楚姬的诗,都是在二十岁前后所写的。而将二十六岁早逝的姊姊许楚姬所写的诗集结出书的朝鲜中期文臣、义侠小说《洪吉童传》作者许筠,也是年少时便立志要建立新社会。虽然那个时代一般人的平均寿命不到现在的一半,但他们又是如何能在如此年少之际,便站上了众人瞩目的位置,创下那一番功业呢?何况他们还不像我们一样,脑袋里塞了那么多知识。但是,他们就是「做到了那些大事」。我们是不是应该群起效尤呢?如今这个时代,是不是教得太多、学得太多了?我不禁怀疑。要完成一件大事,有必要具备那么多知识吗?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卓越的学者,或能开发新技术的创新知识分子,那么为什么要学那么多东西呢?再说,现在的技术和情报量,已经多到爆炸的程度,这个时代正以难以追赶的超高速度发展中。因此,想在这个时代再度受到瞩目的方法,就是「实际去做」「接受该有的训练」「从实务中学习」。学习、工作的整个过程,必须成为一项「实务学习方案」。「实务学习」无疑是最有效率的成长法,自己动手做,不仅能熟悉实务,还能挑起具体的探究心,重新寻找资料,产生不一样的工作欲望。也就是对「思考」「想像」「找资料」「企画」「制作」「遵守时程」「说服」「对结果负责」这一连串动作,有更明确的认识。「实际做过的人」和「透过书本或其他间接知识了解的人」,有着天壤之别,可说是职业与业余的差别。工作现场充满了书中无法全面概括的变数,还牵涉到各种规矩、各种苦衷。这也是实地操作、实际体会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在学校学习里,更有必要采行如此的「实务学习方案」。写论文、设计学院、实技学堂、实验实习,其实都算一种「实务模拟」。实际操作可以激发具体的探究心,是一种培养实质工作能力的方法。从小参与过越多「实务学习方案」,对将来确定自己想做的工作,有实质上的帮助。这也是先进社会在学习上的一种强烈趋势,不依据个人成绩,而是按照自己的企图和能力来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小就给予相应的训练,因而得以在小小年纪时就做出具体的大事,这是值得我们仿效的学习方式。就算成为专业者之后也一样,专业者的一生,就是一整个「实务学习方案」。借由无数次的执行错误和失败,渐次提高成功机率,这个过程就是专业者的一生。工作的同时,也学习到新的事物,这对专业者来说,也算是一种喜悦吧。

★本文经究竟出版社授权,摘自《这一次,就对自己狠一点!》

★你,守住对自己的承诺了吗?说要好好学习,打开电视立刻就把决心抛在脑后了。说要少吃多运动,闻到美食的香味就找了新的借口。说要准时上班,闹钟响了却忍不住又赖了床。为什么,总是软弱退缩,重复同样的模式?。

您有妈妈经、爸爸经想大声说吗?《ETtoday东森新闻云》亲子版欢迎您来分享育儿心得,来稿请寄「parenting@ettoday.net.tw」,并请注明「个人简介」。本报保留筛选、修改权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处敬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