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屎多没睡好? 眼科医:可能是这7种病

眼屎多没睡好? 眼科医:可能是这7种病。(示意图 达志)

许多爱美女性喜欢化上厚重眼妆、戴着又长又翘的假睫毛,或是配戴炫亮、时尚的有色隐形眼镜,这些其实对眼睛健康都有潜在风险,一旦没有卸除干净,或是对镜片上的染料过敏,就有可能感染发炎,导致眼睛出现过多分泌物(眼屎)。然而,眼屎过多只是一种症状,更应注意罹患其他眼疾的可能性,并寻求正确治疗。

双眼明眼科诊所副院长王孟祺表示,空气中有很多悬浮物,如灰尘、细菌等等,当身体感受到有外来刺激时,就会自然产生防护作用,由发炎细胞分泌一些物质,包括蛋白质、黏液等,而这些物质的混合体就是眼屎。在正常情况下,眼屎不会整天都有,多为透明或蛋白色,量较少,且可从鼻泪管排出,不易被察觉,但罹患某些特定眼疾时,就会增多或有颜色、样态上的改变。

为什么眼屎会这么多?

王孟祺指出,眼屎过多有以下几种发生原因:

1 感染发炎:

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如夏天常见的流行性角结膜炎,也就是俗称的「红眼症」,患者除了眼睛发红外,还并有大量分泌物,有时会多到眼睛都睁不开——「被分泌物黏住」。通常黏稠的白色或黄色分泌物,代表可能有细菌感染稀薄、稍带黏性水样液体分泌物,则多表示为病毒性角结膜炎。

2 过敏:

症状类似结膜炎,眼屎、眼泪会增加外,还会有眼睛发痒、胀痛等症状,严重时,包括眼睑都会肿胀,让患者的眼皮变得像青蛙一样,肿得张不开。常见的过敏源包括尘螨、动物毛屑恙虫、烟、挥发性气体⋯⋯等,也有的是季节变化所致,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时最容易发生过敏。

3 体质和饮食:

皮脂腺分泌旺盛的人,以及有异位性皮肤炎者,较容易出现眼屎过多吃得较油腻、体质较燥热的人,眼睛排泄物也较多。患者陈小姐就说,她从5、6年前开始,眼尾处就有白色分泌物,不只清早醒来有,连白天也持续都有,尤其「吃得较油腻时,分泌愈多」,经诊断才知道是和自己的体质及摄取食物有关。因此,如有这类情形,平时就应多忌口,容易上火的食物如:烧烤、油炸类,或是冬季天冷大家爱吃的麻辣火锅等,都要尽量少碰。

4 鼻泪管阻塞:

眼泪由泪腺分泌后,必须经过位于下眼睑靠近鼻侧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最后到鼻腔排泄掉,当鼻泪管发生阻塞时,泪液无法排出,累积在泪囊里,就会引起泪囊炎,导致频频流泪、眼屎分泌增多、红眼睛等。像是早产儿因发育不及,泪道阻塞,或是老人家常见的「流目油」症状,导因就是鼻泪管阻塞,建议多按摩内眼角鼻根中间偏下侧处,可以帮助畅通与排泄。

干眼族、隐形眼镜族 眼屎特别多

此外,干眼症、眼睑炎等上班族常见的「眼睛文明病」,也可能有眼屎多症状:

1 干眼症:

正常泪液层有外中内三层,外层为油脂层,中间为水液层,最内为黏液层,干眼症就是中间的水液层不足,尤其现代人过度使用电脑,长时间盯着荧幕,眨眼次数过少,加上办公室多有空调,室内空气干燥,造成眼睛表面水分蒸发,引发「干眼症」。泪液分泌不足、眼睛缺乏完善保护,感染、发炎的机率就会大增,进而出现眼屎多情形。

2 眼睑炎:

诚如文章最前面段落所述,化妆品、隐形眼镜的配戴,有可能产生接触性过敏反应,而当清洁功夫没有做足时,更有可能导致眼睛慢性发炎。王孟祺解释,睫毛边缘油孔眼线液睫毛膏又是属于油性物品,容易造成油孔阻塞,当阻塞发生时,先是眼皮边缘会感到痒及刺痛,并开始在睫毛根部出现分泌物,此时,易有细菌增生造成发炎,发炎后又使分泌物增多,造成恶性循环。

如果有这类情形出现,应先停用眼部化妆品,并且求医。而平时卸眼妆时,则应彻底清洁干净,建议可拿婴儿用洗发精,以1:10的比例加水稀释后,再用棉棒沾取擦拭,对眼睛不会造成刺激,也能达到不错的清洁效果。

3 乳突状结膜炎:

配戴隐形眼镜者常见「乳突状结膜炎」,尤其有过敏性体质的人更容易发生。「乳突状结膜炎」是眼睛结膜受到慢性刺激而发炎,在结膜上出现像鹅卵石状的乳突,患者眼部会有异物感、痒,并出现黏状分泌物,由于乳突上有小血管分布,与隐形眼镜镜片摩擦时,常引发出血。

王孟祺说,就曾经有患者在拔掉隐形眼镜时,被整个眼睛出血「给吓坏了」,解决之道,就是必须加强清洁,若起床时发现眼睛分泌物过多,或使用多功能保养液后,镜片变模糊,即表示眼睛易过敏,光使用多功能药水可能不足以清除镜片上的蛋白,而要另外使用去蛋白剂来浸泡隐形眼镜。

至于部分配戴彩色隐形眼镜镜片的人,可能会对镜片上的染料产生过敏反应,使得结膜充血水肿,引起眼睛不适、眼屎过多、痒痛等症状,必须先行停戴,并配合使用抗发炎眼药,以获得改善。

偏方洗眼睛 好危险!

民间流传有用盐水、鸡蛋清、绿茶洗眼睛,可预防眼部炎症、解决眼屎过多,医师提醒这些都是「危险行为」!因为不论是盐水、鸡蛋清或茶叶,都可能包含有细菌,且盐水或绿茶的浓度比例也不明,恐对眼睛造成刺激,并不建议用来「洗眼睛」。

有眼屎过多问题的民众,还是应该寻求正常医疗管道,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自行点药或听从偏方的结果,都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