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超/停止以国家为工具的批评

▲批评陈抗者心中国家的人里,有多少人心中真有国家呢?(图/杨佳颖摄)

作为一个实际参与服务本届世大运运动爱好者,确实觉得退休军公教人员在开幕式举行抗议活动有碍国际观瞻,只是基于过去对这个群体的理解,再看到隔天新闻媒体报导许多人批评这些陈抗者「心中没有国家只有钱」时,却想起了圣经的一个故事:一群犹太人抓到了一个犯通奸罪的妇女,准备丢石头把她砸死,耶稣对愤怒的群众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这些批评陈抗者心中无国家的人里,有多少人心中有国家呢?覆巢之下无完卵,有权者应积极负起整合与身教责任

民主化展开以来,台湾的群我关系争议越发尖锐。简单来说,就是究竟团体利益重要?还是个人利益为先?传统文化以家庭宗族为效忠对象,随着外敌侵逼,中华民族认同逐步出现,但在无条件接纳西方价值后,个人主义已成当代流行的意识型态,「做自己」是最精要的一句话。只是该话效果通常不是让人面对社会同侪间独立自主,而多是破坏了原来的团体凝聚。因为我们通常不敢跟老板、朋友说要做自己,最常被颠覆的,就是原本用来团结的家庭秩序,以及没有反应的象征-国家。

相较之下,已退休的军公教人员可能是最「不合时宜」的群体了。他们接受的是爱国教育,社会化过程中也经历或从长辈处听过外族的欺压或殖民,国家重要的经验离他们并不远,所以过去对集体的奉献非常自然。例如军人,除了薪水低外,也没有在籍当兵这种事,如果派到外岛,在当年交通不便时,无法回家的时间更是半年以上起跳。这群人过去对国家付出如此,所以退休后平时最常看的电视节目也多是新闻,报纸也多从政治版看起。即便他们现在被说的如此不堪,出来抗议的人还是不够有规模,他们心中还是有大局的。这些经验不是猛滑手机展露自我、注重个人利益的新世代所经历甚或关心的事,所以很难对退休军公教的失落感同身受。

国家统治者本来有责任实践当初的契约,或者至少也照顾他们的感受。在此事中,我们看到某些有权者说「反年改团体是自私自利、伤害国家的烂东西」,或者批评他们「心中没有国家社会,只有自己每个月的1、2万」,讲这些话只是使人怨气更深,无助于解决分歧。而翻开现今执政党的成长史,他们心中有国家社会吗?1979年12月发生的美丽事件,起因是1978年12月,美国宣布将终止与中华民国政府的外交关系,总统蒋经国依宪法赋予的紧急权力,宣布停止一切选举活动。由于当时多人相信美国的保护才使台湾免受攻击,在美国尚未表态是否彻底切断与我关系,也不知道中共是否会趁机动作时,这件事对民心冲击可知。当时反对运动者有人是顾全大局的,例如康宁祥与王兆钏的《告同胞书》支持政府立场,但多数人发表的《社会人士对延期选举的声明》,觉得美国的背弃「对中华民国的生存与活动,并没有实质的影响」,要求恢复选举,并延续这个诉求,最终导致美丽岛事件的冲突。所以吕前副总统在2007年说过「如果不是断交就不会有美丽岛事件。」

时间快转到最近,以国歌为例,这仍是新闻界检验蔡政府官员对国家立场的证据,所提大法官人选甚至认为唱国歌「违背良心」。他们的理由说这是党歌,或者说国歌提到的三民主义问题很多。但国民党与中华民国曾经关系紧密的历史事实存在,而法国的<马赛进行曲>具有血腥和暴力复仇字眼,日本国歌<君之代>有天皇崇拜思想和军国主义遗风,我们也从未见过高居庙堂的政治人物有那么多理由。

精确来说,执政菁英心中可能有国家,但非中华民国。只是外界很难从其行动看出他们多爱心中的国家。这些身教至少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不效忠现在的国家,其他人又怎会效忠他们心目中的国家?二是不认同却坚持领着中华民国的薪水,这是投机。台湾如果被人吞并并施之以小惠,我们能相信这些投机者能以保卫国家为念吗?

▲执政菁英心中可能有国家,但非中华民国。然而不认同中华民国,却领着中华民国的薪水,难道不是投机?(图/李毓康摄)

这些问题其实非常严峻。可能有人认为等传统中华民国认同者随时代逝去,认同问题自然消失。但他们没注意到,政客的投机也被学得很好,所以「天然独」的代表人物连当兵这种象征性愿意捍卫国家的事都不做,谁相信这些年轻人真愿意保卫国家?

如果说风行草偃,世大运一般人民也多讲台湾队,不讲中华队了。而当最有爱国倾向的群体也开始「做自己」,大家遇到外敌时还能团结吗?笔者交流过的西方军事专家,多怀疑一旦台湾受到侵略,是否有足够决心与敌人一拚。对于此种趋势,台湾需要有整合能力的政治菁英。不知是否有人愿学过去民进党施明德前主席与新党的「大和解」咖啡,做社会不同团体桥梁,也来喝一个「大团结」咖啡?或者也做几个表率,暗示我们以行动来爱国?甚或是介绍目前部队中,有多少比例的大官亲戚子女,说不定还有助于推销当兵光荣的社会风气呢!

好文推荐

杨颖超/政府助社企,是迷航还是领航

杨颖超/刘晓波离世,关台湾处境什么事?

杨颖超/蔡政府的美中台算盘 押对宝了吗?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杨颖超,台大国家发展所博士,曾于北京清大、南京大学蹲点研究。关注美中台、两岸政经发展、交流议题。现于大学任教。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