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猫子罹糖尿病风险大增46%!日常1习惯改变有帮助

荷兰研究显示,夜猫子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作息正常者高46%。(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夜间工作者、夜间轮班者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荷兰莱登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团队近日发表研究成果指出,与作息正常人士相较,夜猫子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高了46%。科学家建议,夜猫子若想降低糖尿病上身的机率,可从控制日常生活饮食的时间着手。

综合英国医疗新闻网站News Medical、美国《纽约邮报》报导,荷兰莱登大学医学中心(Leide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研究团队在本月9日至13日于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发表研界成果指出,夜猫子的BMI指数较高、腰围较粗、身体脂肪量较高,生活方式较不健康,例如可能有烟瘾、饮食习惯不佳,因此罹患肥胖症、新陈代谢紊乱(包括第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大。

研究团队招募5000多名荷兰人参加肥胖流行病学研究,针对睡眠时间、糖尿病、身体脂肪分布进行关联研究,参与者年龄以50多岁为大宗,54%为女性,全体BMI平均30。参与者分为早睡型(就寝时间最早的20%参与者)、晚睡型(就寝时间最晚的20%参与者)、中间型(其余60%参与者),追踪近7年期间225人确诊第2型糖尿病。

经调整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体内脂肪总量、生活方式(体能活动、饮食品质、饮酒量、睡眠品质与时间等),晚睡组罹患第2型糖尿病风险比中间型高出46%,BMI平均高出0.7,腰围多了1.9公分,内脏脂肪增加7公分,肝脏脂肪量高出14%。早睡型与中间型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差不多,早睡组略高,但在统计层面并不明显。

莱登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员范德维尔德(Jeroen van der Velde)说,晚睡的人罹病风险较大可能与体内脂肪较高有关,包括内脏脂肪、肝脏脂肪。接下来要研究晚睡者改变生活习惯会否改善代谢情况改善,此前已知运动的时间对于胰岛素阻抗很重要。脂肪会导致身体对于胰岛素敏感度降低,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造成血糖浓度失衡。

另一个可行的改善因子是改变用餐时间。夜猫子通常会在深夜、半夜进食,荷兰这项研究过程虽未予以观察测量,但已有愈来愈多证据显示,「饮食限时」对于新陈代谢或有好处,亦即特定时间(例如傍晚6时)之后不进食。范德维尔德说:「担心糖尿病上身的夜猫子也许会想从限时饮食方面着手,或者,至少要试着避免吃宵夜。」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吸烟、饮酒有碍健康!未成年请勿吸烟、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