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阿斗仔用流利的台语看病」 一封信让罗慧夫举家搬迁台湾

罗慧夫医师一家人搭船远渡太平洋,为台湾医疗奉献40年。(图/罗慧夫基金会提供)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罗慧夫颅颜基金会创办人罗慧夫医师美国时间12月3日凌晨3:00辞世,他在台湾医疗界奉献40年,「一个阿斗医生,用一口流利台语看病。」这是病人对他最深刻的印象。基金会也分享罗慧夫医师来台机缘,因为一封来自当年马偕医院院长的信,罗慧夫医师举家搭船横渡太平洋,航行一个月抵达外国人眼中的「福尔摩沙」。

罗慧夫医师1958年医学院毕业,当时还在美国的他正在思考去哪就业,辗转接到当时马偕医院院长夏礼文(Dr.Hollemen)的信,夏医师在信中提到自己即将退休,且马偕医院营运不佳,在考虑要关门或寻找接班人,罗慧夫医师因此决定来台,「从地图上找到一个叫福尔摩沙的地方」,一家四口在1959年9月28日抵达台湾。

1959年是民国48年,当年的台湾经济、医疗状况极差,「小儿麻痹」盛行,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罗慧夫医师便透过教会,从美国引进沙克疫苗,解救许多身在小儿麻痹危险中的孩子。之后他开始引进美国的经验,更创办了第一个小儿麻痹重建中心、加护病房山地巡回医疗车、自杀防治中心生命线、烫伤中心及唇腭裂暨颅颜中心等医疗防治机构

▲1998年罗慧夫医师率领用爱弥补义诊团至越南义诊。(图/罗慧夫基金会提供)

「唇腭裂的手术只需要1至2个小时,却可以重建一个孩子的一生。」这是基金会的标语。罗慧夫医师一生为台奉献,在许多人眼里他是「施比受更有福的最佳诠释者」,基金会网站也有许多接受过罗慧夫帮助的病患侧写分享。

开业牙医师郑彩幸当年就是唇腭裂宝宝之一,之后到马偕医院求医第一次遇到当年的院长罗慧夫医师。郑彩幸回忆,罗院长用道地的台湾话告诉她「自从我开刀以来,至今仍没有失败的病例,开刀成功率大约百分之九十。」之后不仅手术顺利,罗院长更请自己的夫人协助她做语言治疗。

▲罗慧夫医师退休回美国后,仍相当牵挂在台湾的一切。(图/翻摄自YouTube/罗慧夫纪录片(二)长假过后)

郑彩幸之后赴美读书,回台到长庚医院牙科服务,恰巧罗慧夫医师转任长庚医院院长,一路看着罗慧夫医师成立颅颜团队。郑彩幸说,罗慧夫医师医术一流,总是不求回报的帮助病患,就像「耶稣活现」。

罗慧夫医师在台40年,不少台湾医师都是他的门下子弟兵,之前他接受媒体访问时,记者问到给年轻医师的建议,他直说「不要忘记你正在做的事能造福病患。」短短一句话就道尽他在台湾奉献40年的初衷。基金会表示,接下来会择期在台湾举办追思会纪念,继续带着罗慧夫医师的期许走下去。

▲罗慧夫颅颜基金会创办人罗慧夫医师美国时间12月3日凌晨3:00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