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黑鹰后送病患空难6死 飞安会报告曝「正驾驶夜航时数不足」

记者赖文萱/台北报导

空勤总队一架黑鹰直升机今年2月5日执行病患后送任务时,在兰屿外海发生空难机上6人罹难。据飞安会公布的事实资料报告显示,驾驶遇警示音时处置方式不符合程序,另也发现正驾驶夜航时数不足等疑点,后续将是调查重点方向

飞安会公布2月黑鹰直升机空难事实资料报告。(图/翻摄自飞安会报告)

2月发生事故编号NA-706黑鹰UH-60M型直升机,当时正执行由兰屿机场台东丰年机场的病患后送任务,机上载有正驾驶员副驾驶员机工长、病患、病患家属护理人员共6人。不料在深夜23时48分自兰屿机场起飞后,就与航管失去联络雷达光点也自航管雷达银幕消失。直到4月12日残骸被打捞上岸,确定机上6人罹难。

▲2月黑鹰直升机空难飞航轨迹图。(图/翻摄自飞安会报告)

根据飞安会公布的第一阶段事实资料报告,该事故机在23时48分36秒爬升起飞,但没多久在23时49分14秒时,就遇到低空乱流,当时正驾驶回应「唉唷,没关系,这是乱流啊 」,副驾驶也回「对,没有问题」。但随后驾驶改采减速操作,并将让直升机前进的俯角姿态改为仰角,这时发动机扭力持续降低,高度也持续下降。

而事故前正、副驾驶2人的最后对话纪录显示,23时49分49秒开始,副驾驶急呼叫「空速、空速」,正驾驶回应「空速未到,推头…」、「帮我看高度」,副驾驶再回「高度,下降率」,事故前1秒雷达高度提示声响起,正驾驶最后回「对对对」后就发生事故,黑盒子也停止记录

飞安会调阅资料发现,该名正驾驶最近一次夜航目视飞航日期为2018年1月26日,夜航总时数为17小时40分;含11小时夜航目视时间及6小时40分夜航仪器时间,其中UH-60M型机的夜航目视时间为1小时55分,无UH-60M型机的夜航仪器时间。但比对空勤总队「飞行人员训练手册规定,正驾驶的夜航时数远不及要求中至少要达50小时的规定。

▲失事黑鹰直升机残骸。(图/读者提供)

另外,正驾驶在2016年11月间赴美国接受机种转换、飞航教师及检定机师训练,并分别于次年的1月15日、2月6日及2月20日,短时间内相继取得正驾驶、飞航教师、检定机师资格。飞安会认为这极不寻常,正积极向美方调阅该名正驾驶的训练纪录内容厘清

飞安会执行长官文霖表示,目前飞安会已就黑盒子资料完整记录下2个驾驶员的对话,以及整个飞行过程的资料,完成事实资料报告,目标最快明年4月公布最终调查报告。内容除会分析事故原因,也将就乱流对飞行员影响及夜间目视飞行的相关内容进行完整分析,但相关纪录中因未发现2名驾驶员未口诵警示灯号出现时高度与速度,是否有不符标准作业程序及正驾驶夜航时数不足等疑点,仍待未来进一步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