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掌握两大寻人关键 揪团可以很简单!

文/陈芳毓

有的同学会制度化代代传承,有的像颗流星划过,只留下短暂记忆。但你知道同学会怎么筹办,才能够可长可久吗?

关键之一是知名校友号召。身为舞台剧《同学会!同鞋~》的监制王伟忠听过许多同学会的故事。「有成就的人比较容易开同学会,」他直言名人比较容易透过网路搜寻到,也会引起一般人「看明星」的心情,拥有众多知名校友的北一女台大同学会,才会有较高出席率

宏碁创办人施振荣在60岁退休那年,回乡替父亲捡骨。没想到捡骨师黄忠谋是小学同学,当高科技遇上旧传统竟碰出火花,筹办了鹿港洛津国小第一次同学会;十年后又办了第二场,出席人数比先前更多。

秘书协助下,同学会有说唱艺术表演乡土旅游健康检查。施振荣不讳言,由名人出面召集,出席率的确较高。毕业政治大学公信电子总经理吴惠瑜观察,北一女校友会正副会长冯燕陈蔼玲都是名人,年仅50多岁,「经历体力财力正值高峰」,所以办得有声有色。

若没有知名校友,则务必要有「做人热心,做事也有方法」的关键人物。这个人通常要有担任高阶主管经验,才能将几十人几百人动员起来。

全心投入同学会前,林莉曾是证券公司副总。她认为,一届只要一位有使命感的人,那一届就不怕找不到老朋友,「保证一辈子幸福。」

她办同学会除了冲出席率,还要创造惊喜,不断发出「今天找到了A!」「B愿意出席了!」这类讯息,打动大家以为不会来的人。

为什么这么拚?她说:「谁知道下一个十年见不见得到?能做,就尽量做!」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1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www.gv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