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球上养蚕、种马铃薯 「月面微型生态圈」明年升空

▲月面微型生态圈搭载种子蚕卵月球进行栽培。(图/翻摄自重庆时报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太空农夫成真!中国大陆在2017年全球航太探索大会上发布多项即将执行的太空探测任务,其中,由重庆大学主导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也将作为「乘客」首次被送入月球表面。科普载荷将会搭载马铃薯阿拉伯芥种子以及蚕卵在月球表面进行栽培和孵化,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生存提供保障。

「月面微型生态圈」总设计师谢更新教授表示,「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2018年年底科普载荷将「搭乘」嫦娥四号登上月球,完成人类首次在月球表面展开生物实验,并向全世界首次展示月球表面生物生长光合作用等生物学原理

重庆大学副校长刘汉龙表示,整个科普载荷呈圆柱形,高18公分直径16公分,重量为3公斤,内部包含40多个零部件,加上螺丝钉导线等后有100多个零部件,如何将这么多零件整合并将重量控制在3公斤花费研究团队大量功夫

▲月面微型生态圈搭载种子及蚕卵到月球进行栽培。(图/翻摄自重庆大学官网

科普载荷主任设计师张元勋表示,蚕产生二氧化碳,而马铃薯及阿拉伯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构建起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而通过观察低重力、强辐射条件植物的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开花全过程,或虫卵孵化、幼虫成长发育、破茧成蝶,验证月球环境下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激发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张元勋表示,科学载荷主要遭遇到的困难在于,温控能源、生态系统的构建和未知的情况;月球表面温度在零下170℃到零上120℃间,而植物及昆虫理想生存温度为1-30℃,所以载荷设置保温层,以保证植物和昆虫的正常生长,同时通过导光管保证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