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井取水可行吗

(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最近全台遭逢50年来罕有的大旱,各界无不期望政府能对旱象的缓解提出解方,超前部署。而经济部长日前同意新竹科学园区厂商可以评估自行凿井取水,以解燃眉之急。然而,凿井取水就一定取得到水吗?除了地层下陷的可能外,还会引起其他不可逆的灾害吗?

笔者过去10多年参与全台的地下水蕴藏及地质调查工作,事实上新竹地区并未被列入具有重大地下水蕴藏之地区。地质钻井资料显示,新竹地区特别是科学园区一带,具有较好的地下水通透特性阶地砾石层,层厚大约只有20到30公尺,在这砾石地层下则为透水性差的更新世砂岩泥砂岩层。然而园区一带地下水面深度也仅约为20到30公尺左右。换言之,在难透水的地层面上,地下水层的高度仅有约数米不到,因此恐怕并不具支持大规模抽水的蕴藏量

而新竹地区具有较佳蕴藏的区域,是沿头前溪及凤山溪一带河谷地,由于在冰河期时因海水面下降,累积大量数万年以来的砾石冲积物,这些古河道砾石层,因为地质构造影响,在部分河谷地区层厚可达50公尺以上,加上区域局部地下水流向朝向头前溪集中,也因此水利署过去数年在头前溪建置多口抗旱水井。然而由于地下水层是互相连通的,因此在科学园区应急抽水,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下游水资源的短少,必须经过谨慎评估,否则也会造成其他抗旱水井取不到水的窘境

就整体台湾地区而言,具有较佳地下水储存潜能的区域有限,例如以厚层砾石为主的台中盆地、名间─竹山盆地,东部花东纵谷以及屏东平原的荖浓─隘寮溪冲积扇顶部分区域,在目前因为环保声浪而难以兴建地面水库社会氛围下,这些区域成为地下水库的最佳地区。

地下水库的概念是在丰水期间,把地面过多的水导入地下深层储藏地层中,然后在枯水时抽出与地面水资源调配应急运用。一般作法为浅补深抽,在浅部利用河道拦堰、水塘农田蓄水增加地下水补注,另外凿设深井,从深部抽取使用。

然而地下水库的操作管理,需要对于地下地层的水文特性有相当的了解,可惜的是,过去政府及科研界对于基础的地下调查工作并不十分重视,我们对于地下的基础水文地质资料非常有限,各级长官决策所依据的往往是来自于老旧资料库有限的调查资料所「推测」的结果。而开发单位也往往以最有利的乐观推测数据做出相关的开发建议,结果却产生后续国家社会与民众难以承受的环境与经济冲击。

我们希望政府及科研决策者,在推动智慧创新研究之余,也应回过头来重视国土基本调查,利用各种最新的科学方法加以调查与进行客观资料分析,建立更完善的国土资料库,也让所有的决策能回到科学的数据说话,而非仅依有限的老旧资料「推测」数据,却做为可能的开发利用决策依据。(作者为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台湾地下水资源暨水文地质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