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韶/客观面对历史,岂是台独或皇民化?

▲失去政权国民党被追讨党产党工前往党产会抗议。(图/记者李毓康摄)

文/张宇韶

如果说,共产党历经长征与解放战争的斗争,所以政治立场路线上视国民党是反动派与剥削者,工农群者一定同意这样的定位,因为国民党是阶级敌人;换个说法,民进党也历经白色恐怖,美丽岛事件以及两次政党轮替,在政治路线上也视国民党为既得利益者,虽然这种形容有些简化,但多数人应该也不会否认,因为国民党是保守权威的象征。

然而,是否因为共产党与民进党在立场路线上都反国民党,所以就是革命同志与同路人?大家绝对异口同声并断然否认。

感性者,或两党当事人会疾言厉色澄清说,红绿岂能共存,道不同怎能硬扯一起呢?好事的国学者会以庄子秋水篇作为结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理性者会尝试逻辑上或方法论中区别其时空性质目的,过程,对象,主体、后果的「差异性」,并解释这是哲学中的「二律背反」现象,或是研究方法上的「不可共量」的客观效应。

讽刺的是,同样的命题逻辑,换成民国政府所领导的对日抗战,以及日清甲午战争割台后简大狮、西来庵与雾社事件...等反日民变比较时,就都成为与中国正统中心/国民党正统性/民族解放圣战/卫国战争官方论述的内容?两者之间的时空,性质,目的,过程,对象,主题,后果的「差异性」全然混为一谈。

严重的是,如果尝试厘清或诠释这种差异,握有权力者皆视为对其官定意识形态与文化霸权的挑战,并用二元对立的方式将其定为政治异议份子或各种形式的台独,不是进行政治清算就是暴力恫吓

▲国民党曾是保守权威的象征。

威权政体擅长让历史为政治与政权服务。深蓝统派与北京的历史观向来如此,迄今无法接受1895-1945年台湾与中国-中华民国在政治上脱钩与断裂的事实,为了维系政治上的中国意识,必须对历史刻意进行剪裁与嫁接,最后得以在开罗会议与二战结束后进行人为衔接。

这也是传统历史避谈中华民国建立后曾在台北设立总领事馆的史实(旧址已拆除,在今大稻埕一带),更隐去1935年陈仪曾以福建省主席的名义赴台访问,日本都府以「国外贵宾」的规格接待纪实国府大员府访台除了宣慰「侨胞」外,也因台湾经济现代化快速发展所吸引,陈仪的涉台经验自然构成日后蒋介石任命其接收台湾的重要原因。

但此一历史何以刻意被抹去?因为这意味台湾与中国处在历史断裂状态,更与前述的官方论述与历史架构冲突,另一方面也意味「脱中入日」后台湾比中国更先进。重要的是,陈仪的历史定位因为二二八事件与投共争议成为禁忌。

由于逻辑与认知的混淆,才会出现统派那种自以为是的正统史观,因为心虚,所以只能用「皇民化」或「台独」的说词掩盖对历史的政治动机与错乱...威权时期王升莫名炮制个「三合一敌人」,而在民主社会下,则来了个台独史观与媚日史观,本质上是一种历史与知识的贫困。

语重心长地说,以皇民化作为批判借口的媒体人,在面对以冈村宁次为首,所组成日本在台军事团(又称白团)这一段历史时,又该如何自圆其说?先提醒一下,这个日台军事合作关系,始作俑者就是蒋介石....。

相关文章

张宇韶/民粹与薄弱的国际史观-教育崩塌,怪谁?

张宇韶/郭台铭现象的政治呓语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张宇韶,政大东亚所硕博士,曾任:民进党中国事务部副主任、行政院陆委会简任秘书,现任:两岸政策协会研究员、 致理科大及东吴大学助理教授,媒体专栏作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