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把大学当职训局?全球最大职训中心上线啦!
●作者/许家玮
根据6月8日联合报报导《109学年起大学增设调整系所皆须教部专业审查》,教育部为了回应产业需求、跟上社会发展、配合「五缺」人才培育政策,将原本增设、调整系所原则上不干预的原则,改为教育部专业审查、调控。这个新闻出来之后,笔者思考了许久,对于我而言,这个政策背后的涵义,像是在向大众宣告:「全球最大职训中心上线啦!」。
往好处想,过往一窝蜂成立资处科、资管系、企管系、餐饮科系等陋习,教育部「总算」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事态严重,并且决定痛定思痛来做初步的政策规划与修正。但另一面呢?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停招的理由与争议仍在延烧,在这个十分敏感的时间点,身为主管机关的教育部,再次强调了「产业需求」,是不是在无意间,回应并肯定了世新大学的决策。
系所增设/调整,教育部绝对有权限去做原则性的限缩、干预与辅导,笔者也认同系所的调整应该随着国家的发展需要、产业的脉动来做滚动式修正,然而,近乎全面接管系所调整权限的做法,笔者难以认同,更深怕这样的政策,使得在台湾本来就相对弱势的人文社会领域学科,在招生、经营层面更加雪上加霜。
笔者大学读的是社会工作系,研究所读的是公共事务相关,而言简之,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组。在台湾社会中,文组一直以来都是被认为是没有生产力、多余的学科,也因为社会人文学科的价值,难以用三言两语、新台币来解释、衡量,也就只能任凭整个社会的风向,对相关科系越来越不友善。
在这般劣势的环境下,笔者相信多数的人文社会相关科系的师生,都相信教育部会是恶劣环境下的最后一道防线。因为我们相信,一个国家的伟大,不仅仅是高楼大厦,而是内涵的文化底蕴,而主管机关教育部,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未来人文学科系所恐更加弱势。(图/示意图/pixabay)
很遗憾的,在这个政策的规划与上线的过程,至少在这一段时间的讨论中,都没有看见教育部对人文社会学科、基础学科有更进一步的关怀与重视,有的只是越来越往职业训练所路线来发展的决策思维。即便在所有的系所增设建议中,有短暂的提到一句「建议增设台湾研究系所」,依然难以掩饰主管机关希望将大学办成职业训练所的决心与目标。
将所有的大学都办成了职业训练所,让普通大学(高等教育)与科技大学(技职教育)的路线趋于一致,使得基础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在主管机关的漠视下更受漠视,这种忽略国家发展的长远需求、忽略国家软实力、只想解决眼前问题的人才培育政策,是台湾长期的教育问题。
笔者曾经一度天真的以为,这个互不戳破的问题,会一直放在台面下成为公开的秘密,万万也没想到,有一天我们的主管机关,会将这个问题直接的搬到台面上,并且脸不红气不喘的强调大学应当「配合产业」。当配合产业成为了高教的主流,未来的台湾,能不能还留有足够的文化底蕴与基础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的专业人才来默默推动国家发展呢?想到这里,就不禁让人打了冷颤。
热门推荐》
►黄健庭提名》蔡诗萍/历史教训一再重演 黄健庭何须自取其辱!
●本文获授权,转载自《新公民议会》。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