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延长公费医师服务年数 林静仪:训练制度等须要改革

▲前民进党立委林静仪。(图/ETtoday资料照)

记者苏晏男台北报导

针对近期卫福部把第二期「公费医师」下乡服务年数从6年延长至10年的争议,前民进党立委林静仪3日表示,「我是支持延长的」,但她同时也指出「公费医师训练制度」及「区域平衡与永续分级医疗体系服务制度」必须一并纳入改革

第二期公费医师将于2021年起招生,尽管卫福部指出「新制」将保障学生医学中心受训,服务更有弹性且改善薪资福利,但有相关医学院10月初收到卫福部公文发现,第二期公费生下乡服务的年数从6年延长至10年。

对此,台北市医师职业工会3日认为,卫福部仓促片面决定,缺乏正当性亦无沟通之诚,应立即悬崖勒马、喊卡再议。

但林静仪同日在脸书则表示,「我是支持延长的」,但是其他部分必须一并纳入改革。她指出,第一,在公费医师未来服务的规范上,应提出明确的规定与说明,让父母与学生在决定是否以公费读医学系时候,清楚知道未来的分发与工作模式,甚至薪资与劳动型态基本保障,而非模糊型态,保留了「好像可以选择什么」的空间

第二,「重新拟定公费医师训练制度」。林静仪表示,公费医师从学生时期住院医师训练期间,并未与一般生有所不同,这其实让许多公费医师完成住院医师训练后,进入偏乡时,有很大的冲击与不适应,甚至感觉「一身功夫(因为软硬体缺乏而)无用武之地」。

她指出,偏乡医疗服务需求绝对与住院医师在教学级医学中心或区域医院的训练内容有所差距,卫福部对公费医师与偏乡医疗需求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认知、假设规划长期片段、破碎与缺乏远见,才是让公费医学生在训练10年之后,面对的是与原先理解不同的服务制度与环境心生不满的原因

第三则是要「重新规划区域平衡与永续分级的医疗体系服务制度」。林静仪提到,过去公费医师从训练到服务,再到结束公费的三个阶段是断裂的,公费医师并未被以「国家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的骨干专业人力加以训练和重用,导致公费医师成为「搪塞医疗资源不足区域医疗需求」的免洗筷。这是过去公费医师制度,服务期满后不到一成留下来,多数满怀怨念一天不留离开的原因之一。

林静仪指出,她曾提过部属医院提供公共卫生预防与第一层转诊制度的意见,也认为卫福部应该订定明确急症医疗服务品质的需求标准,挹注资源由部属医院布建都会区服务网络,而这些布建,最需要也最重要的不就是公费医师吗?

她表示,过去卫福部缺乏长远10年、30年、50年的医疗资源与服务输出的制度规划,公费医学生未在漫长受训过程被赋予明确的训练目标职务需求培力,只被当成短期人力消耗,才让公费医师制度失败且提供者和被服务者都充满怨念。

林静仪强调,公费医师服务年限不该只是讨论年限,从训练、养成、分发制度、服务期间(就像军人服役业务与薪资保障、服务期间的再训练与进修和后续晋升制度,都要一并重新改革。她相信那是让公费医师不再感觉剥削,甚至成为国家炙手可热重要医疗骨干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