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略博弈 百年未有之变局

(图/达志影像

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晚于也远逊于苏联;从思想启迪、组织建党政治运动,到外交选边、经济计划、国防建军,百年来,美国远远抵不过「苏俄在中国」。

清朝末年,美国尚非世界首霸,对于远在东方的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及日本在华画分势力范围相较,堪称特殊。或基于国力有限,在国际政治上倡导「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均分在华利益机会均等,但维护主权领土完整。或源于良善憧憬,从传教士兴办登州、东吴、燕京、圣约翰等大学,到首先归还超索之「庚子赔款」,选送青少年留美,设立「清华学堂」。

当年,美国以黑红二色定为东吴大学法学院校旗,曰:黑色为铁,红色为血,中国非铁不足以自立,非血不足以自强。如今,共产中国已成世界第二,使得自1921年「华盛顿会议」以降,美国霸权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

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由新闻记者史诺1937年出版的《红星耀中国》,让美国各界获得第一印象。由小罗斯福总统1944年派出的「美军观察组」,开启双方首次的官方接触。自此之后,美国对华政策历经多次关键性转折,却也始终紧紧地与「美国利益」相扣。

国民政府在内战节节失利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态度摇摆不定。毛泽东决定一面倒向苏联,以及派遣志愿军「抗美援朝」,结束了华府的观望。华府与台北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的同时,美国与中共也在日内瓦华沙开展了断断续续的「大使级会谈」。

冷战中期,同感于苏联威胁,季辛吉尼克森乒乓外交启动「关系正常化」,标志了前副国务卿佐立克所称:美国对中政策,不采围堵而是将中国拉进国际秩序与规范。美国在1980年代同时对海峡两岸军售的景象,被「六四天安门事件」终结;但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改革开放不变,虽然经历「最惠国贸易待遇」争议,中共还是进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苏联在30年前正式解体,对于中国共产党是深刻的存亡教训。「反和平演变」、「清除精神污染」、「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军队国家化」让中共在美国的战略意图下,成功地维系住「一党专政」不变质。

民族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爱国主义共构的「北京共识」,由「一带一路」与「中国制造2025」勾勒出的国际经贸战略部署,由「孔子学院」带动的「中国热」,由南海人工岛礁建设引发的扩张疑虑,由修改宪法国家主席任期制唤醒对中共政改的期待,终于让美国重新思考对中战略。知名中国研究专家沈大伟笔下所称之「美丽帝国主义者」,唱不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共产中国与美国形成了迈向「修昔底陷阱」的势头。无论是川普总统以强势快打,来干扰中共的前进速度,或是拜登总统试图以锻炼强本与拉帮结派,来维持美国的领先距离,美中长期战略争霸态势已成。

中美在政治外交、经贸金融、科技产能、以及军事布局的全球竞争,自然是事实。我们要探索的是:两强争霸之症结究竟是在于意识形态与价值规范,民主与专制互不相容;抑或是中国快速崛起,与美国顿然觉醒所必不可免的战略对峙。

美国曾一再公开宣称,欢迎一个和平、强大的中国,却没有明讲,是否无法容忍一个政治体制不被改造的中国。川普政府从彭斯副总统到蓬佩奥国务卿,明白试图分割「中共」与「中国」尚不得要领;拜登总统的「民主国家大联盟」可能也是一种遗绪传承。

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以「长城」概念,体现出「守势」的发展历程。当前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已可称「国富军强」,中美百年战略博弈,还要看中国是否选择成为「移动的长城」。

(作者为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教授、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