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三管齐下挽救失序的防疫

社论

疫情爆发到现在,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台湾外购疫苗进度如此落后?不只是上海复星代理的BNT疫苗,台湾对所有WHO认可的疫苗,采购进度都在国际垫底。当然,可能是政府对台湾疫情预估太过乐观,未跟上国际抢购疫苗的风潮,但近日「高端疫苗」股价的不正常波动,却启人疑窦幕后是否有不可告人的动机

厘清扶植产业或炒股

高端疫苗在疫情前股价约30元左右,上周五(5月28日)收盘价是389元,疫情期间大涨12倍,市值增加762亿元。卫福部向高端采购的疫苗数量,最多是1000万剂,以1剂50美元来计算,总金额也只有150亿元,这还没有扣除成本。显然,政府150亿元的采购案,不足以支撑高端增加的762亿元市值。

股票有本益比,也有「本梦比」,高端投资人期待的,是借由政府的扶植,高端疫苗可以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现在的情况是,「别人都已经跑完一圈了,台湾还在绑鞋带」,有已实际接种数亿剂的国际疫苗大厂,谁会把只做完二期试验的台湾疫苗当作选项

因此,要达成这个期待,必须借由政府的力量,以台湾人民接种的成效,来当作高端疫苗的「第三期试验」,为高端疫苗加值。这也就是为什么民进党的「扶植国产疫苗」,其实是减少国外疫苗的采购,来逼迫人民接种国产疫苗。

生技产业是「高风险、高报酬」,政府「扶植国产疫苗」没有错,但不能因此排挤购买国外疫苗的空间。国产疫苗应该是扮演「备胎」、「保险」的角色,政府可以政策扶植,但必须合法,更不能造成危害国人健康的疑虑。

随着疫情的爆发,人民却发现政府根本是有意拖延国外疫苗采购,甚至对于地方、民间的自行进口疫苗也予以刁难。社会反弹的声浪越来越大,对民进党执政者的信任濒临破产

迹象首先反映在高端股价上,5月30日周日下午,高端和中央疫情指挥中心宣布「已于5月28日签署最多1000万剂的疫苗采购合约」,这个消息看似利多,但隔天开市后,高端却连两天连吞两根跌停板,市值蒸发19%,1日收盘还有9000多张卖单下不了车。投资人如此信心不足,是因为这个「利多消息」太不合理

指挥中心早在2月,就公开了拟采购国产疫苗的数量,这个利多其实是旧闻;现在高端二期试验尚未解盲,指挥中心就急着签约,未来二期解盲若不成功,合约不也是废纸一张?再者,周五签的约,为什么当天不讲,却在周日急急忙忙地发布?市场的集体反应代表,「利多」是某些大户想下车的车票

监督力量应挺身而出

「扶植产业」跟「炒股」很难厘清,但客观的现实是,执政者的一举一动,都能够极大程度影响高端股价。面对舆论的质疑,蔡英文总统亲上火线,表示「财产申报都公开透明,也做了内部清查,相关政务人员没有炒股问题」。这样的澄清,好似「此地无银三百两」。政务官的财产申报没有,就证明没有人炒股,这有说服力吗?

这样的政府,连检察官都看不下去。台北地检署检察官林达投书,国产疫苗的第三期试验,是否等同在全民范围进行;若是,则保守估计省下60亿元,是否合理?另一位不具名检察官则说,「总统都说已经清查,没人炒股,那金管会跟检调还能动吗?」

连检察官都对政府的清廉提出质疑,国人对政府的信心恐怕已在崩解边缘,要挽救失序防疫作为,必须政治、行政、司法,三管齐下。

第一,民气可用,在野党应成立疫苗调阅小组调查疫苗决策过程,公开国产疫苗的补助以及合约内容;台湾是国产疫苗唯一的客户,没有比价的问题,也就不能允许保密」作为借口

第二,金管会身为《证券交易法》的主管机关,应该要彻查高端股价暴起暴跌的背后,是否有内线交易行为。

第三,台北地检署应挺身而出,扮演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角色。

其实政府整个防疫决策中,从外购疫苗谈判、内购疫苗决策过程有无弊端、政府官员和重要党务人员及其三等亲有无炒作国产疫苗股价、有无涉入内线交易等,都是检察官调查职责所在,分内之事

我们知道,检察官有检察长的压力,检察长受法务部长的人事权左右;但现在的台湾人民已是性命交关,宪法保障司法官独立性,为的就是此刻他们能够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