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荣/台湾民众不读书成习惯?
▲从小到大的求学让我们养成读书只是为了考试,而开卷有益的观念早就被抛诸脑后了。(示意图/unsplash)
●钟文荣/科普经济学作家及资深产业分析师。经常四处卧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经济分析转成民众能懂的文章。
台湾民众不读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更可能是一个国力危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至于,要提出何等政策,让民众有诱因与动机看书且买书(这很重要),才不会让危机扩大,到目前,仍看不到政府的有效作为!
既然阅读市场已经出问题,政府若尝试用财政政策的「补贴」或「抵税」干预阅读市场,能否提高需求与带出阅读风潮?我认为效果极其有限。很简单,需求的问题是系统面的问题,不从系统面思考解决方案,都是解决症状,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三年前国民党立委许毓仁曾提出「所得税法第17条条文修正草案」,民众可以「购书抵税」,每人每年扣除额以五千元为限,期以带动国人阅读风气,并改善出版业的经营困境,但财政部不同意,所以此案也就罢了。今年,联合报系愿景工程在三月所做的「107年民众阅读行为调查」(简称「调查」)引起了震撼。「调查」指出,去年一整年都没看过纸本书的受访者中,高达32.3%的人最近一次看纸本书已是一到三年前,甚至有19%的人表示超过十年没读书;平均而言,上一次看纸本书已是七年多前。
平均七年不看书,真够夸张,人生短短几个秋,能有多少七年?最后那一句话特别严重,「平均而言,上一次看纸本书已是七年多前。」如果依宋朝学者黄庭坚:「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七年不读书,依宋朝时的观点,简直面目可憎、言语无味到难以想像了!难不成,我们会说,我们又不是「士大夫」,庶民不读书,不是很正常吗?
当然,「调查」指的是纸本书,至于民众读电子书的习惯呢?根据国家图书馆的调查,107年台湾公共图书馆借阅统计显示,读者借阅电子书的数量近175万人次,较106年增加40万人次,再观察到电子书市场也是持续升温,各大网路书店电子书销售比重上升。
这两则报导显示出,到底是民众是不爱读书,还是阅读习惯转移到电子书?我们从统计上检视一下,「调查」的样本是1,556位12岁以上民众,依台湾地区人口之性别、年龄及县市结构进行加权。如果样本可以代表母体,台湾人真的不爱看纸本书,然电子书的借阅数量达175万人次,代表的是人次而非人数,也无法证明不爱看纸本书却偏爱看电子书;另外一方面,107年的台湾的图书出版量回跌至四万种以下。总体来看,阅读市场需求降低,以致于供给也降低,台湾人不爱读书这个立论假设为真的机会很高。
开卷无益,补助与抵税购书根本缘木求鱼。我相信因阅读风气与需求减弱,利用财政政策干预的方案可能会再度提出,然仔细想想,中高所得的民众一年消费图书的金额对比所得的比例甚低,原本就有阅读需求,不管事前的一次性「补贴」或者事后「抵税」的效果都甚低。至于其他民众是否有效?试想想,我明知平日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用,我为何合还不运动呢?不理性啊!对,就是不理性,阅读对知识的提升有用,为何还不读书?
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从小到大让我们养成读书只是为了考试,是一种工具性与功利性思考模式,书与知识考后即丢。脱离高中职阶段到大学更是彻底解放,从小学到大学这十六年的学习到终竟然只是个「学非所用」的下场,这岂不很悲哀?难道不是国力的损失吗?
►看更多【钟文荣】专栏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