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在意KPI?上班遇「数字狂老板」快脑死...别再问进度几%!

凡事都以数据来衡量好坏,久了会让人觉得无力。(图/取自免费图库Pakutaso,以下同)

文/ 榎本博明

「爱数字笨蛋有个口头禅,就是:「有用数据证明吗?」对于上司下达的指示或意见,有的下属就会说:「有用数据证明了吗?」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数据,这只要观察社会动向就看得出来,连这个都不懂,你是笨蛋吗?

遇到这种情况其实让人很想说:「不要给我扯东扯西的,照我说的去做就对了!」不过等一下被告职权骚扰就麻烦了,只好把话硬吞下去,可是对于下属这种缺乏观察力和感受驽钝的行径实在觉得很傻眼

就像这样,有人会感叹自己的下属是「爱数字」笨蛋,这也难怪他们感叹。毕竟「爱数字」笨蛋,就是因为感受性过度驽钝才会依赖数据的。比方说,明明就可以清楚感受到「容易玻璃心的人增加了」的现象,但就是有人会问:「有相较于以往,『容易玻璃心的人增加了』这种调查的明确数据吗?」

在这种现象还没有造成问题时代,当然不可能去调查「你觉得自己是玻璃心吗」这种项目。一定是开始造成问题了,才会被当作调查项目的,也有人会说:「那就看目前不同年龄层回答的数据就好了。」

质化分析,有时比量化来的有洞察力

看了目前的数据之后,会发现年轻人回答「是」的比例较高,但也有一定比例的年长者做出肯定的回答,代表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

只是,如果成天绕着这些数据的话题转,做什么都会比人家慢一步。以前不会造成问题的训诫方式,现在却会感觉深深受伤的人增加了,受到打击无法继续工作的人或是第二天开始就请假不上班的人也增加了,这不需要统计数据应该也可以感觉得出来吧。

不知道世界上也存在着无法用数字表现的事物

在越来越信仰数据的今天,许多人都苦于应付遇事就要你「用数据证明」的上司或客户当中不乏一些水准很低的「爱数字」笨蛋。

报告商品开发的进度时,会有人像这样要求你:「用数字来表示的话,目前是进行到百分之多少?」可是这种事又不是能用数字来表达的,真忍不住想问:「你是笨蛋吗?」

当你报告与正在积极洽谈业务的客户之间往来的状况时,有人就会问:「你说对方对我们很有兴趣,那我们拿到订单机率是几%左右?」让你无言以对。逼不得已,你只好随口回答:「大概是50%吧。」对方就接受说:「好,那我知道了。」

▲上司常要求下属「交出可以量化的成果表现」。

如果遇到对方要求说:「这样不行,请提高到80%左右。」这种时候,你也不用有什么根据,只要回答「好的」就没事了。于是有些人会调侃这种「爱数字」笨蛋上司:「稍微唬一唬他们就没事了,实质上是没什么大碍,只是好奇他们脑袋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非常不可思议。」

像是指示下属「成果请用眼睛可见的数字呈现」,却没想到这要求对行政部门来说令人头大。有些职员会因此感到泄气,认为:「无法数据化的工作,原来是无法得到公司肯定的工作啊!」或是迫于无奈,只好去统计来咨商人数或是计算制作文件的张数等等,但用这些数字来评估,也会让人想怒吼:「开什么玩笑啊!」

这数据化的风潮也同样波及教育学术研究的世界。

现在每到了年末,都会被要求「以数字提出下年度目标」。贩卖商品或是签合约贩售工作,或许还可以提出数值目标。教育、研究工作为什么会以数值为目标呢?

有些教员根本豁出去了,直接提出内心的疑问:「他们好像以为只要数据化就是客观科学管理方式,如此头脑简单的人不但担任管理职,而且还是教育者实在太愚蠢了。我真的觉得学术界已经没救了。」

在这种由「爱数字」笨蛋支配的组织当中,大家只好很无奈地把目标设定在和教育及研究工作重要品质无关的数字上,比方说努力将学生的授课评价问卷数字提升到几分以上、一年的论文业绩要到积分几点以上、选课人数要到几名以上等等。

本文摘自《别让这三种笨蛋坏了你的前途》/榎本博明(日本心理学博士)/远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