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小红点的启示

新加坡港早已成为世界最大货柜转运中心,处理全球五分之一的货柜转运量。图/路透

815全岛大停电新闻占满媒体首页的当天,打开订阅的新加坡联合早报,看到该国发展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宣示新加坡未来十年将大力投入重要基建,包括兴建樟宜国际机场第五座航站大厦、大士TRUS巨型国际港口(现有港区已不敷使用)、兴建星马高速铁路(吉隆坡-新加坡)与地铁系统(柔佛新山-新加坡),借由持续转型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经济,因应未来的挑战。黄循财表示,「新加坡(在全球地图)或许是个小红点,但整个硬体建设发展计划尚未完成,还没有到极限。」

看到这则报导,感触横生。记得列为十大建设的桃园国际机场,早新加坡樟宜机场两年完成;八○年代末、九○年代初期一度排名世界前三大货柜中心的高雄港,当时为新加坡学习目标。与一位八○年代陪同李光耀造访中国大陆的新加坡媒体朋友谈起,李光耀当时最佩服的国家就是台湾(新加坡迟至1990年方与中国建交,为东协最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尽管国际间受到打压-退出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中美断交等多重危机,但是台湾却能排除万难,推动十大建设、以为经济奇迹奥援;并且于1980年设立的新竹科学园区,更奠定台湾产业转型机遇。从当时「台湾的规划看到未来,」李光耀对与陪同的媒体这么说。

旋即李光耀就指派国家电视台制作亚洲四小龙专题,前来台湾访问的新加坡电视台的制作人亲口告知,「比较日、韩等国,台湾的文官人才最优秀、最具国际观」。新加坡媒体当时采访的对象包括负责加工出口区与科学园区设计者前总统府资政李国鼎、理律事务所主持人陈长文、任职总统府的马英九等多位先生。

过去四分一个世纪,新加坡的脚步未曾稍歇,台湾当年十大建设的重点,除了大炼钢厂、核能发电厂外,新加坡几乎全数复制,并且加以发扬光大。樟宜国际机场目前已经有三座航运大厦,第四座今年下半年完工启用,第五座已经动工,乘客总量是桃园国际机场的1.45倍,多年来获评为世界最佳机场之一。

当年为英军修补基地的新加坡港,早已超越高雄港、成为世界最大货柜转运中心。处理世界五分之一的货柜转运量、全球6%的货柜吞吐量,共有200条航线,连结世界123国家地区超过600座港口,将地处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发挥淋漓尽致。

就在我国反杜邦、拜耳、国光投资声浪中,国土只有新北市1/3的新加坡,花了三十年时间、完成填海建造的裕廊石化油气炼油专区离岛,集结全球著名石化大厂、包括台湾长春大连在内超过九十家进驻,总产值接近GDP的8%,除了金融、运输服务等外,使其产业发展多元化(制造业产值与金融业产值均占12~14%),增加GDP的同时,也提升对抗景气循环的抗压性。

1992年台湾人口1,800万、新加坡人口300万,当时两国人均所得都在1万2千美元。四分之一世纪后,台湾人口2,300万,新加坡人口近600万,后者人均所得已经超过5万5千美元,为台湾的两倍有余。新加坡成为亚洲最富裕的城市国家之际,台湾已从亚洲四小龙之首,悄悄褪色。十五年间台湾所得停滞、青少年失业率12%、台湾平均薪资已经被中国大陆主要城市追赶上;更遑论二十余年未曾稍歇的、力求精益求精的新加坡。

创造需求的生存之道

高度的危机感是新加坡政府立国以来,未曾间断建立的国家共识。如何创造需求、杠杆国际资源,做区域经济与世界市场的桥梁,是其立国之道。新加坡自知在地图上只是「小红点大」的城市国家,面对中国也务实的从点与城市国家的视野相对应:九○年代首先将新加坡造镇经验移植中国,以「苏州工业园区」开启与大陆的合作;2000年以天津为基地,与中国共建「天津生态城」。

以习近平推动的「一带一路」为例,新加坡不以中国开发泰国克拉克地峡取代麻六甲为威胁,反而积极主动参与,视其为区域发展的市场机会。在国家主导的中英文媒体建立「一带一路」华文、英文专网,作为大中华区、东协、新加坡、甚至美国市场的平台,提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讯息。两国去年签订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专案,构建以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资讯通信技术四个重点领域。新加坡紧抓「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的互联互通,希冀成为「一带一路」在东协的基建和金融中心。

今年四月,习近平访新与李显龙签订协约,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Port Authority of Singapore)以及该国最大船务公司太平船务联手,与广西自治区北部湾港合作,打造「南向贸易走廊」。建构重庆-广西北部湾-新加坡的陆海联运;再由新加坡中转欧美、中东和非洲等市场。通过输出新加坡港务经营专业,建立广西北部湾港货柜转运业务,衔接中欧铁路与东协各主要港口的互联互通。去年九月中国大陆扣留新加坡装甲运兵船,新加坡视为「国际商务法律事件」处理。

反观台湾随着民主政治发展、社会的开放,一向须靠国际市场的海岛经济,却逐渐内化、排斥外资;以选票为权力来源的政党政治,决策取向以政党权力基础为主要目标,再也看不见整体国家发展的需求。正如815大停电实系执政党废核能源政策未及考量替代能源所需时间以及相关配合的机制所导致,人为疏失为最后一根稻草,真正症结是决策品质。

新加坡政府视经济为生存命脉,对应台湾民主发展衍生的民粹主义-视政党利益为首要考量,两地国民所得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的消长,也就再自然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