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报税全攻略!省税、省荷包必知的6大「眉角」 会计师一次告诉你
五月报税期即将来临,勤业众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税务部副总王瑞鸿表示,今年报税除了新增两条法规,还有财政部针对因应新冠肺炎疫情、扶养父母的条件放宽等,有4项要注意的事项,民众除了掌握省税、省荷包的关键之外,也别让自己的权益睡着了。
王瑞鸿指出,今年的免税额、扣除额及课税级距,大致没有太多改变,但是去年所得税法修正,增订了只要符合卫福部公告符合长期身心失能者,不论是否有聘雇看护,还是家人自行照顾,不须检附费用凭证,每人每年定额减除长照特别扣除额12万元。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长照扣除额和幼儿学前扣除额一样,都有「排富条款」:一,减除幼儿学前扣除额和长期照顾扣除额之后,适用税率20%以上者;二,纳税人鼓励及盈余按28%单一税率分开计算者;三,基本所得额超过扣除额670万者都不适用长照扣除额。
▲长照。(图/记者季相儒摄)
王瑞鸿指出,去年所得税法新增「薪资所得核实减除费用」也就是所谓的林若亚条款,有薪资者可以二择一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案。
其一,就是延续过去定额扣除20万元;其二,就是三种费用可以核实扣除,包含专用服装费、进修训练费以及职业工具费用等,每个项目最多可以是薪资收入的3%。但要提醒的是,费用必须与劳务、工作有直接关系,且是必须负担的直接费用,和工作和职务无关、非必要支出,则无法纳入。
林若亚条款并非雨露均霑,以年薪50万元的上班族来说,假设三项都减除到最高,合计也只可减除4.5万,不如选择定额扣除20万元较为有用;因此薪资超过222万元,且每项实际花费要超过6.66万元,采用核实减除才比较有利。
三,基本生活费17.5万元 多口之家可以受惠
台北国税局表示,如果家庭每人的基本生活费超过其超过免税额、一般扣除额、储蓄投资、身心障碍、教育学费、幼儿学前及长期照顾特别扣除额合计数部分,差额还可以再从所得中扣除。
国税局举例,一对夫妻一家6口,家庭成员除夫妻外,尚扶养就读大学、国小及3岁幼儿共3名子女,另扶养年龄68岁但符合适用长期照顾特别扣除额资格的母亲。
其去(2019)年度综合所得税结算申报采标准扣除额,则李君家户基本生活费总额为105万元(17.5万元×6人),基本生活费比较项目合计数为103.3万元(全户免税额8.8×6=52.8万元+夫妻、有配偶者标准扣除额24万元+教育学费特别扣除额2.5万元+幼儿学前特别扣除额12万元+长期照顾特别扣除额12万元),差额为1.7万元(105万元-103.3万元),得自综合所得总额中减除。
▲基本生活费保障民众课税权益,多口之家可望受惠。(图/记者林敬旻摄)
四,疫情干扰 受隔离检疫者缴纳期延长至六月底
王瑞鸿指出,若不幸在今年报税期间(5月1日至6月1日)因受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影响而遭居家隔离、隔离治疗、集中检疫者,可以附上隔离证明,申报将缴纳期限延至6月30日。
受隔离、检疫与治疗的民众无须事前提出申请,仅须于公告期限内将主管机关开立的隔离治疗通知书、隔离通知书或检疫通知书等证明文件,向稽征机关申报并缴纳税款即可。
五,经济冲击者,可申请延缴、分期缴
王瑞鸿指出,因为疫情,个人或者是个人因就职企业受影响,通报劳工行政主管机关实施减班休息者,可申请最长延期1年或最多分期三年(36期)缴纳。至于其他减薪、非自愿离职或工作日占当月原应工作日二分之一以下月份达二个月以致无法于规定期限一次缴清者,也可以申请延期或分期缴纳。
但税局官员表示,延期与分期缴不同,如果选择分期缴,虽然最长可以达3年,但是每期都要按时缴税,如果有一期未缴,那就后面就无法再分期,而是要一次缴清,所以民众要考虑清楚哪一种方式对自己最为有利。
▲经济影响者税款延缴、分期缴的审核原则。(图/财政部提供)
王瑞鸿指出,过去纳税义务人列报扶养未满60岁的直系尊亲属、20岁以上未就学的子女或兄弟姊妹的条件必须是「无谋生能力」。过往无谋生能力的条定义通常是领有身心障碍手册或残障手册,或是年收入低于免税额的直系尊亲属。
今年报税时也放宽符合「无谋生能力」扶养亲属免税额的认定,从原本年收入低于免税额8.8万才能列报,改为以基本生活费17.5万为标准,另外,无论是否领有身心障碍手册或残障手册,只要是适用长照扣除额的亲属也可以被认定为无谋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