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心脏病致死风险增加2倍 学界建议这样做

澳洲研究团队发现,长期夜间无意识地醒来的女性,因心血管疾病而死的风险高出近2倍。(图/路透社)

为了解睡眠中断与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关系,澳洲阿得雷大学研究团队针对8,001名参与者展开为期6至11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睡眠正常的女性,长期夜间无意识地醒来的女性,因心血管疾病而死的风险高出近2倍。虽然在男性身上没有看到如此明显的风险成长,但长期夜间无意识清醒的男生,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风险也增加逾25%。

这项研究已发表在2021年4月的《欧洲心脏期刊》。现有文献证实睡眠不足和罹患心血管疾病与因此致死,存在着相当关联性。文献更指出,一天睡眠不满6小时与一天睡眠超过8小时,都会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

然而,光看睡眠时间的长短,并不能反映睡眠品质神经生理的关系。例如,一个人可能睡得很长,但睡眠品质、连续性与睡眠深度都不尽理想。对一个睡眠不规律的人,不论睡多久都可能增加死亡风险。

一个人夜间无意识清醒的频率持续时间,无疑地影响睡眠的完整程度;然而,此一现象对罹患心血管疾病产生的风险,以及因此而致死的机率,目前文献却缺少研究因而引起研究团队的兴趣

为确定夜间无意识醒来对于长期心血管疾病的罹患风险影响,以及因该病而致死总死亡率的风险,研究团队透过《男性骨质疏松骨折研究》(MrOS)、《女性骨质疏松骨折研究》(SOF)与《睡眠心脏健康研究》(SHHS)三项研究,分别取得2,782名男性志愿者、424名女性志愿者,以及2,221男性与2574名女性参与者参与实验。所有参与者必须透过整晚多导睡眠图仪监测,来记录其夜间无意识清醒次数

在MrOS的11.2年追踪期间,约665人死亡;其中有236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在SOF的6.4年追踪期间,约105名妇女死亡;其中47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在SHHS的10.7年追踪期间,987名参与者死亡;其中344例死于心血管疾病。

调整包括总睡眠时间、年龄病史身体质量指数(BMI)与吸烟习惯变数后,研究团队发现女性出现夜间无意识清醒的频率比男性来的低;不过,相较于一觉到天亮的女性,夜晚醒来频率逾6.5%的妇女,因心血管疾病而死的风险比也较高,在SOF中这样的风险比提升2倍,在SHHS中这样的风险增加1.6倍。此外,因其他原因而死的风险,在SOF也成长1.6倍,在SHHS则提升了1.2倍。

若将SOF与SHHS两项研究结合起来统计,夜间无意识清醒频率逾6.5%的女性,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12.8%;相较于一觉到天亮的女性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6.7%,前者的风险成长近2倍。同样地,一觉好眠的女性死于其他原因的风险为21%,但夜间常无意识清醒的女性却成长至31.5%。

至于男性,相较于一夜好眠的男性,若夜间睡眠醒来频率逾8.5%的人,因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因素致死的风险则成长1.3倍。但这样的数据不具统计学上的意义。更进一步地说,相较于睡眠完整的男性,死于心血管疾病与其他原因的风险比分别为9.6%与28%,夜间睡眠中断的男性则分别成长至13.4%与33.7%。

研究团队解释,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才得以了解为何男女间会出现此一差异。但初步分析,女性拥有较男性高的清醒阈值,所以出现无意识清醒的比率比男性低;但是,男性可透过各种不同的补偿机制弥补睡眠中断带来的不利影响,故心血管致死的风险较低。

至于如何减低睡眠中断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团队表示夜间睡眠中断频率提升的原因包括高龄、身体质量指数(BMI)与呼吸中止症。虽然年龄无法逆转,但是可透过控制体重、减少睡眠环境噪音与治疗呼吸中止症,进而降低半夜频频醒来的困扰。

另一方面,医界在降低心血管风险的做法中,则可加入夜间清醒频率评估;透过穿戴式装备测量呼吸变化,以估算睡眠时间与破碎程度,进而以低成本方式取得重要资讯

当然,这项研究对象以老年白人为主,研究恐难以适用在其他族裔或年轻男女;此外,研究团队忽略药物对睡眠的影响,这些都造成研究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