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工业合作浪费160亿 谁该负责?

文/吴怡农(本专题与《壮阔台湾》联合制作

台北市信义路三段的一栋灰色大厦一楼店面卖着登山用品楼上有一间办公室,掺杂在住家公司行号中,与平潭同乡会和一家法律资讯公司共用3楼。这间办公室的16名员工,执行每年耗费估计超过台币34亿元的「工业合作计划」。他们是受国防部与经济部委托的「工合小组」。

联亚原就买得到的技术协助背后花了政府5百多万美元

2013年,联亚生技台塑生医合资设立联亚生物制药,打算制造爱滋病蛋白质单株抗体。联亚为了建厂向美商奇异公司购买设备,因为还需要奇异提供售后服务、协助联亚用新购买的设备来量产抗体,所以购买合约中包含了1百万美元的实验室技术协助。

联亚的法务副总经理孙润本受访时表示,请奇异技术协助「是我们本来就要做的事,公司已经编列预算」。只不过,联亚后来透过管道得知有「工业合作计划」,于是向这个办公室的工合小组提出申请,最后由政府促成。

但根据统计,由于政府的补助是透过特殊的计划执行,背后其实花了台湾政府5百多万美元,远高过原合约1百万美元的现金价。联亚生物制药则按照经济部的作业指导,缴纳7万美元给政府作为回馈金。

工合小组的成果报告指出,此一合作计划「促成投资台币12亿元建立国内最大蛋白质制药厂,创造专业就业机会1百人以上」,并且预估2021年「可创造药品出口产值约台币60亿元」。不过报告没有提到,这是联亚本来就会做的投资。

然而,这并非特例

经过记者近半年的调查及统计,工合小组过去6年(2010年至2015年)总共执行46个项目,为国内厂商所带来的服务,价值约40亿元;但是政府却付出估计超过2百亿元,等于浪费了人民160亿元的纳税钱,占总成本的80%。而这段期间,受益厂商付给政府的回馈金仅约1亿元,占总成本的千分之5。

6年付出2百亿元换回40亿元的服务

工合小组成员都是「财团法人金属发展研究中心」的员工,受官方每年以2千6百万元委托,执行相关案件申请审核。这个计划的目标是透过「强化产业升级转型、引进军民通用关键技术」,而达到「产业结构优化与国防能量自主」,此计划已经进行了20多年。

经济部工业局每年以「增加就业人数、促成国内投资、提高年产值」等指标,来衡量「工业合作计划」的效益。一四年的成果报告指出,此计划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已促成国内厂商投资27亿元,增加年产值40亿元,新增就业886人,「所定具体目标均已达成并超越」;而未来可创造的产值更是上百亿元。可是当记者仔细检视个别案例,却发现绝大多数的效益分析都禁不起检验…(本文截自财讯515期,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