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拒领22K年轻人 勇闯百万年薪的海外工作
文/陈雅玲
「29岁那一年,我选择出走,只带着一本英汉辞典和几件换洗衣服,就到菲律宾工作3年多。」在离乡之前,郑振鑫是一家出版社编辑,每月负责出版2-3本书籍,同时兼责通路开发和筹办活动,一个人身兼数职,每天忙碌加班,别人在周休二日,他却得加班赶进度。
「算一算汇入帐户的薪资,1个月不到3万元。」郑振鑫深深地苦叹,看不到前景、薪资入不敷出,踏进社会工作5年,至今仍然存不了一笔积蓄。
郑振鑫的脑海一直有一个声音不断告诉自己:「日子不能再这样穷忙过下去。」他应征上在菲律宾沙石厂担任厂务长的工作,「一个月薪水6万元,29岁的我,在台湾哪里找得到这样的薪资水准!」他忿忿不平地说。在人生履历表上,郑振鑫为自己填入一笔海外工作经验,因为这份经验,他存到人生第一笔存款。
同样在海外工作的林旆仰,毕业于暨南国际大学历史系,读文科的她,在学生时期就对未来发展感到茫然。有一次听到学长姊从越南游学回来后,直嚷「越南生活机能不比台湾差,工作薪资却比台湾好!」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在大三升大四时,她没有追随同学到欧美游学,反而选择到越南游学3个月,实地一探究竟。
「原来,胡志明市并没有想像中的落后!」林旆仰的越南第一次接触留下深刻印象,暗自决定大学毕业后选读东亚研究所。在念研究所期间,她陆续听到大学毕业同学进入职场的心声:「研究所毕业,在彰化只能找到每月2万4千元的工作」、「台北有2万7千元,但要拨1万元当租金,只剩下1万7千元生活费!」她心里更加笃定:「同样都要加班工作,为什么不选择薪资高的地方?」
在越南工作3年多,林旆仰每天从平阳骑1个小时摩托车到胡志明市上班,同样也要时常加班,但她甘之如饴,因为找到发挥自我价值的舞台,也得到努力工作应有的报酬。「公司在3年内已经帮我调薪5-6次,调薪幅度逾3成。」她笑说:「接下来,我希望5年内存到买房头期款,在越南买屋定居。」
台湾低薪的环境早就不是新鲜事,不是接受这个事实,就是要有郑振鑫、林旆仰拒领低薪的勇气,选择站起来、走出去。根据1111人力银行最新公布《七、八年级生海外梦幻工作地点》调查结果,逾7成7的上班族有意前往海外工作,低薪推升年轻人出走的动机愈来愈强烈,能够具备「国际移动力」,已经成为薪资翻倍的另一条出路…(本文截自财讯515期,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