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不远 罗芳芸搭建故事站诉说移民乡愁
纪录剧场作品《Home away from home》,谈论台德两地的越南移民故事,在舞台上搭建了多座故事站,上演不同的故事。(聚合舞Polymer DMT提供)
纪录剧场作品《Home away from home》,谈论台德两地的越南移民故事,在舞台上搭建了多座故事站,上演不同的故事。(聚合舞Polymer DMT提供)
纪录剧场作品《Home away from home》,谈论台德两地的越南移民故事,在舞台上搭建了多座故事站,上演不同的故事。(聚合舞Polymer DMT提供)
台湾新住民人口已达百万,在异地生活的适应过程与乡愁,成为艺术家探讨的题材,旅德编舞家罗芳芸近期与一群艺术家一起创作,推出纪录剧场作品《Home away from home》,谈论台德两地的越南移民故事,在舞台上搭建了多座故事站,上演不同的故事。
这些故事站有教室、珍奶店、相亲成功的餐厅、宿舍,艺术家就在每一站里说自己的故事,观众一站看过一站,移动的过程,也像是移民者从一地迁徙到另一地的状态。
罗芳芸出生于1982年,她来自台中,毕业于台北体育学院舞蹈系、德国福克旺艺术大学舞蹈家及编舞文凭,2008年于西班牙现代舞蹈比赛中获得团体创作首奖,2011年创立聚合舞Polymer DMT,除了创作也身兼舞者,平时住在德国,这次返台发表作品。
身在异地,罗芳芸带着异乡人的心情,她观察到目前居住在德国的亚裔人口中,特别以越南人的比例特别高,这和德国政府在1980年代因劳动力短缺,引进越南人到德国工作有关。她也与团队一起做田野调查,从中了解越南移民的异乡生活状态。
罗芳芸表示,在访谈时,会探讨基本的问题,「像是到别的地方生活,有遇到什么不顺的事情?有没有受到歧视的时候?未来的生活还会想移居别的地方吗?你的家在哪里,有找到第二个家吗?」从中建构作品想谈论的内容。
在异地生活,语言是一大考验,罗芳芸表示,一般的刻板印象,会认为住在一个地方的外国人,住久了一定能说当地语言,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融入社会的方式,罗芳芸说,「事实上,也有在德国开二、三十年蔬果店的越南人,德语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好,探究背后的原因,沟通的方式不一定要透过语言,而是一种长期买卖的信任感,当地小镇的居民觉得品质有保证,指名要去那里买蔬果,不需要特别使用语言,也能沟通。」
罗芳芸表示,由于是纪录式剧场,她期望能让每位演出者,忠实陈述自己的故事,因此在舞台上搭建符合故事的场景内容,同时还有影像辅助,「我们希望不更改表演者的人生故事,让一切真实呈现。」
罗芳芸观察,目前在德国有一些亚洲餐厅,开始改名为越南餐厅、越南餐馆,「我想是大家对自己的身分认同更有意识了,不需要被归类为『亚洲人』,而是可以告诉大家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演出将于5月7日至9日,在新北市云门剧场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