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肆虐「该不该打疫苗?」 建议咨询专业医生破除迷思!

▲WHO指出,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具成本效益方法之一,目前每年可以预防200至300万人死亡。(图/示意图资料照,以下同)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生长台湾的人从出生到长大,都需要接种十多种疫苗,然而你知道疫苗的由来吗?接种疫苗的目的为何?疫苗的种类有哪些?每支疫苗有何不同?为了让大家能够正确了解疫苗预防机制,邀请到马偕杨俊医师来说明正确的疫苗观念,提升民众对疫苗的认知,并实践公共卫生议题

「预防胜于治疗」的道理许多人都清楚,疫苗接种是预防生病保持健康最好方法之一。不过,大多数的民众都认为,打疫苗是学龄前儿童与65岁以上老年人专利,但其实处在青壮年的民众也面临着许多传染病威胁。杨俊仁说,根据是否保留原来病原活性,疫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活性减毒疫苗」,例如卡介苗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MMR)、水痘等;而另一种是「不活化疫苗」,例如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肺炎链球菌日本脑炎流行性感冒、A型肝炎、HPV疫苗等。

简单来说,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就是应用免疫反应概念。杨俊仁解释说:「我们把死掉或减毒的致病原等『抗原制作成疫苗注射进身体淋巴细胞遇见抗原后产生免疫反应,但因为是无毒或减毒的抗原,所以虽然不会真正致病却可引发第一次免疫反应,然后借由第二剂、第三剂疫苗的注射,使体内对特定传染病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一旦遇到真正的致病原时,即可立即产生强大的免疫反应而不会发病。」

虽然接种部分剂数疫苗即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杨俊仁仍建议接种完整的剂数,以获得更完善的防护。他表示,相较于后续的自然感染,首次原发病毒感染通常会伴随更严重的病症,而且随着自然感染的次数增加,人体对疾病的防护力会提升,以水痘疫苗为例,施打1剂疫苗后的第2~8年,防护力便会持续下降,因此建议接种第1剂间隔3个月后,或是学龄前要追加施打第2剂。

杨俊仁指出,完整剂数的疫苗接种,目的在于提升防护力,且经过疫苗专家评论(Expert Review of Vaccines)研究发现,接种2剂疫苗比起只接种1剂,可以减少8成再感染率,因模拟自然感染的次数越多,那再次感染的机率与疾病严重性可能会降低,以轮状病毒疫苗为例,完整接种三剂的保护效果最高达9成8

不过,接种疫苗也要考量其必要性,各种疫苗都可能有轻微副作用发生。杨俊仁表示,像是疫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红肿硬块,有些宝宝打完针回家会哭闹、食欲下降,甚至发烧,但这些都会在一、二天内消失

「如果为了怕轻微的副作用而不打预防针,其实是因噎废食或因小失大。」杨俊仁说,虽然医学上没有百分之百,但部分副作用仅是个案,除非是因为发烧和其他需要特殊治疗的疾病,对于同种疫苗曾有过严重反应,如曾危及生命过敏性休克等,甚至有免疫不全、未接受过治疗的结核病患者等,就需要注意跟避免施打疫苗。建议可先咨询医生再做判断。

为传达正确疫苗观念,2019年4月做了相关报导,分别是「该不该打疫苗好犹豫?医呼吁: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以及「雾煞煞!疫苗单价多价有啥差异?民众大哉问医师来解答」,针对疫苗的预防原理、种类、防御力以及该不该打疫苗等有详尽的解说,医师也在文中提出专业见解,破除民众对疫苗的错误迷思。

【延伸阅读】

该不该打疫苗好犹豫?医呼吁: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方法雾煞煞!疫苗单价、多价有啥差异?民众大哉问医师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