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卫院研究:台湾24万老人「肌少症」 死亡率提高50%

国卫院研究台湾24万老人少症」,死亡率提高50%。(图/示意图记者李康毓摄)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跌倒是造成老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老人随着年纪增长,身体机能降低,也埋下健康隐忧。国卫院最新调查显示,台湾60岁以上老人的「肌少症」盛行率为13.2%,约有24万人受其困扰,一旦BMI小于18.5%,死亡率就会提高50%,提醒老人应该不忌口,「吃得下比吃营养更重要」。

「肌少症」主要可从3部分定义,分别为肌肉量、手握力走路速度。国卫院群体健康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许志成表示,肌肉量的算法为身体骨骼除以身高,男性平分公尺少于7.09kg,女性每平方公尺少于5.70kg等后段族群,都可算在内。

手握力亦有男女之分,男性小于25公斤、女性小于14公斤,都属肌无力的危险因子。走路速度与身高有关,大致而言只要在10秒内步行少于7公尺,都算肌少症,惟身高低于152公分的女性标准略低,只要在10秒内走6公尺即可。

▲国卫院群体健康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许志成。(图/记者严云岑摄)

许志成提到,这项研究是追踪40万1996年至2008年台湾本土世代族群,发现不论年龄层,只要BMI处于18.5以下或30以上2种极端值,死亡风险都比健康体位(BMI介于18.5~24)之间来得高。由此可知,过重过过胖一样不利于长寿,同系列研究也发现,即使体重较健康体位高一些,只要保有肌肉量,对身体就能生成保护作用。

中研院生医科学所潘文涵教授也表示,引发肌少症与衰弱症的主要原因,与饮食蛋白质摄取不足有很大的关系。该次研究发现,我国衰弱老人的每日饮食中,六大类食物摄取严重歪斜,奶类蔬果、蛋白质、油脂类严重不足,全谷根茎类则摄取过多。

许志成提到,防止肌少症除了需吃的营养,还可从运动介入。有氧运动如快走、快走都是不错的方法。对于不爱外出的老人,则可采「阻抗运动」增加肌肉量,「像是让他们在边看电视边握弹力球,站着时垫脚尖,都是不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