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雪珍/计划完成不了?因为你把它做得太痛苦!
▲半年过去了,正在为下半年做计划。(图/pexels)
已经7月了,上半年过去,现在步入下半年,时间过得飞快!这时候你是不是跟笔者一样,突然心一惊,追想上半年到底都做了些什么?感觉上,好像整个都被5月15日三级警戒给打乱步调。没关系,接下来这半年要做什么比较重要!所以你是不是又开始订下半年的计划?
可是在完成计划上,并不太有信心、有把握,好像多数都是半途而废,怀疑自己这次真的有毅力去达成。有人就放弃不计划,反正最后都做不到嘛!问题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没有毅力完成?依据笔者的观察,原因通常只有两个:
1.你以为完成计划要靠毅力2.偏偏我们的毅力都很薄弱
所以笔者想提醒你的是,那么你为什么要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很痛呀,不是吗?结果是你就停下来不往前走。可见得执行计划有个挡路的石头,就是毅力,别挑战它就行了。
因此笔者要教你的是「零毅力完成计划」,也就是「无痛完成计划」或是「无感完成计划」。
某天晚上,笔者和Ray(尹星知识管理学院执行长)在youtube节目「斜杠八点档」开直播,谈的是这个主题。笔者一开头说:「我是不太做计划的人!唯一想得到的计划,不过是大学联考前三个月,把要读的书安排一遍,其他再也想像不到。」
笔者的斜杠学生看了后,惊讶不已,认为做这么多事,怎么会不做计划?最后她下结论,猜笔者是—「武林高手!化有形于无形。」
这个比喻很有趣,再仔细一想,似乎有那么一丁点味道,不过更确切的说是「习惯成自然」,每个计划习惯到化于无形,而且成自然,造成笔者的「无感」。一般人做计划,无非都是横里杀出一刀,勉强应付就会有痛感,笔者则是无痛执行。
怎么做到呢?以下是笔者的几个心得。
有个事就去做 也不一定要做计划
比如笔者有个目标要听完「易经100讲」,这哪里需要做计划?它不过是个算术而已。短则3个月,平均一天听一讲;长则6个月,平均两天听一讲。因为笔者时常会有工作插入,而听易经不是最重要的事,就保持弹性。心里有底,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再每天排进工作时程,有空听就听,没空听就不听,心情轻松。
不必100%完成 有做总比没做来得强
其实笔者是个时间控,因为担心耽误别人的时程,这会造成笔者的焦虑,所以在进度上会采取超前部署,起头做快点,后面留有缓冲。至于个人的计划,像是前年说好要做50场直播,后来花了两年才完成,那又如何?终究也是完成啦!足见笔者的心态是有做就好,没完成也做了七八成,够了!总比一场都没做来得强。
非得完成的事 锁定时间
既然要锁定时间,当然是优先放在一日之始:清晨,完全没人打扰。
像笔者前两年完成320堂线上英语课程的学习,全部都是设在早上7点30分。它跟笔者一早起来要刷牙洗脸一样,变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全都成了反射动作,没做反而浑身不自在。另外像跑步,笔者设在晚饭前18点30分,工作告一段落,太阳西下,流汗是最棒的事!
▲习惯成自然,计划水到渠成。(图/pixabay)
定时定量 培养成好习惯
作家春上村树就是一个好例子,他每天早上4点起床,写作到中午12点,下午就完全放空,固定做三件事:读书、听音乐,以及跑步,晚上早早就寝。周而复始,日复一日,每天就像跑在一个名叫「固定作息」的跑步机上。而他的写作亦如是,固定写三四千字,有灵感时不贪着多写,没灵感时还是写到这个数。
笔者的跑步也是,每天固定4公里,来回加走路共1小时。有时候少于1小时,先生会提醒笔者跑太急了,要注意调息。有一次笔者说今天想多跑一点,看看能不能挑战6公里,他摇摇头说还是维持4公里,因为目的是养成每天跑步习惯,不是有一天要去参加比赛。说得极是,笔者要的是健康,不是锦标。
笔者不是那种会拼死拼活的人,即使这辈子最拼的大学联考,也是每天看书到傍晚6点,晚上10点准时上床。
对,笔者的人生喜欢顺顺地走、慢慢地完成,但是气会比别人长,走得到终点目标。在工作时,笔者不喜欢一件事做8个小时,那会让人感到厌世,因此都交叉着做,每件事做2个小时就换别的做,保持新鲜感、好胃口。
人生很长,计划一个一个来,无痛执行,让每个计划做到习惯成自然,比较能够走到目的地。
▲让每个计划做到习惯成自然,比较能够走到目的地。(图/翻摄自pixabay)
热门点阅》
► 李沃墙/大陆「滴滴出行」突遭审查 揭开美中数据安全冷战面纱
► 单骥/「反殖民主义」外加「一带一路」 中国如何重塑全球新秩序?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洪雪珍」脸书。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