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雪珍/贪吃背后是悲伤贫穷 吃是为了忘记生活的苦
有一次搭计程车,我才说要到某某大楼,司机马上回我,他知道,是XX路399号!哇,这么厉害?难不成这位司机能够记得了全台北市每栋大楼的门号?他嘿嘿笑两声之后回答:「399吃到饱,好记!」
当然,现在没有399这个价码,不少饭店老早一路冲向2,000元大关。不过,吃到饱,仍然是台湾餐饮业的传奇!食物堆得像山一样高,马不停蹄的及时补满,看起来丰盛富足,其实看穿了,就知道它是社会贫穷之后的异形。
每年我们公司有两次聚餐,我已经多年不参加,为什么?因为公司里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同事,每次票选出来的餐厅,无一例外,都是吃到饱,像是海鲜吃到饱、烧烤吃到饱…可是我坚持拒绝吃到饱,理由有两个,第一我认为聚餐为的是聚会聊天,每个人走来走去拿吃的,怎么聊天?第二我根本吃不了那么多,更何况我也不想吃那么多,因为吃到饱餐厅的食材都是次等,并不好吃。
年轻同事感到很奇怪,忍不住来问我,怎么舍得不吃?这可是很难得的大餐!对他们来说,这是一年两次望眼欲穿的小确幸!听到这里,我心里飘过一丝悲凉,这一代年轻人低薪,扣除房租与吃饭交通,手头没多的钱,能够到餐厅,放眼望去,各式各样的食物,什么都吃得到,爱吃多少就吃多少,是一种富足,也是一种畅快!
聚餐之后,隔壁部门的主管见到我,笑着跟我说,你没来太可惜了,应该看看你部门的同事是多么狼吞虎咽,嗯,我想他是要我想像一下什么是饿鬼投胎。我没说什么,看了看他的同事,都是当地人,住家里、吃家里,而我的同事以外地来的居多,当然是这个结果,一点也不意外!
▼台湾人把吃到饱当成小确幸,其实代表着其他物质生活的不满足。
吃,是一种满足,是口欲的满足,也是心灵的满足。对于有钱人来说,吃是文化,吃的是精致。对于穷人来说,吃是忘怀,忘记生活的苦、人生的难;也是安慰,安慰疲惫的心、困顿的身,吃的是饱足。
中国大陆经济还未全面起飞时,那时候我读他们的文学作品,谈到文革时期,成篇累牍都在谈一个主题,肚子有多饿!后来到大陆,看到他们吃饭,人人捧个大碗公,连女生都是,感到很惊奇,心想怎么吃得下?可是很快的,每个碗都吃到见底,一颗米也不剩。那时候我就懂了,「当一个人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只能剩下吃。掏空了,填满它,在空与满之间,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满足感。」
有一位女同事,也是打外地来,毕业十年,非常节省,能搭公车,绝不搭捷运。你猜她在哪里租房子住?她从未搬过家,一直租在大学时期的雅房,顶楼加盖,没有浴厕。可是她每天买三杯饮料,一百五十元,每月喝掉八分之一薪水。这种饮料就算无糖,也不是好东西,增加身体负担。
不论是从金钱或健康来看,我都看不懂这个算盘是怎么打的,她回答我的那一刻,我满恨自己的,早知道就不问,太沈重!她说,「这是我生活中,仅剩的幸福,否则我不知道生活有什么乐趣、工作有什么意义。」喝饮料,成为日复一日、单调无聊的日子里,唯一她负担得起的平价奢侈,让她有感地活下去。
现在年轻人都知道,贫穷只会继续下去,难以翻身,所以不婚不生,拒绝贫穷世袭。即使如此,他们还是希望过得贫穷而充实,成为贫充族。我有一位男同事烧得一手好菜,一到假日就办趴,死党当中,有采买的,有切洗的,窝在他的租处大快朵颐,吃得实在也便宜,再加几手啤酒,天南地北,轻松惬意,觉得才像在过日子!
本文原刊登于洪雪珍粉丝专页,经本人同意授权转载。作者洪雪珍,任职yes123求职网担任资深副总经理,商业周刊专栏作家,曾任职自由时报行销经理、台北爱乐电台行销总监、联合报主编,最新力作《哪有工作不委屈,没有工作你会更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