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竣民/两岸「神风弹药」系出同门?

台湾中科院自力研发的「剑翔」反辐射无人机。(摄影黄竣民)

●黄竣民/「James的军事寰宇粉丝专页主编。

日前因为沙乌地阿拉伯东部油田遭受无人机攻击,迫使炼油厂爆炸而暂停石油生产的作业,让沙国每日原油产量减少570万桶,比例约占总产量的一半,占全球日产量约6%,国际油价瞬间大涨,对整体民生经济造成不小冲击,再度让世人注意起无人机,而这种属于「不对称」作战的武器也立即引发多国关注。

▲冷战期间,西德便已研制DAR无人机,后来成为以色列「哈比」反辐射无人机的雏形。(摄影/黄竣民)

尽管军用无人机种类繁多,除了一般携带攻击性武器的大型无人机,因为长期以来被美军大量投入在反恐作战击杀重要人物,已受到各国的关注外,还有当前发展也备受争议的「自杀型无人机」;亦称「游荡弹药」(loitering munition)或是「神风无人机」(kamikaze drone)算是后起之秀,也让许多国家开始对于这样的武器产生兴趣,而台湾也正式挤入这个少数能够研制这种反辐射武器的行列中;就国防委员对外公布的「剑翔」攻击无人机的预算,目前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在5年内要投入800亿,预计生产104架。

▲以色列的哈比无人机,仍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普遍的反辐射无人机种。(图/ Jastrow提供)

与先前得由战机携带的「高速反辐射飞弹」(High-speed anti-Radiation Missile, HARM)去攻击敌军雷达阵地的作法不同,「游荡弹药」的发展起源,早在1980年代后半段便已经有了雏形,不过同样是为了执行「制压敌军防空」(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ses, SEAD)为目的,也就是为了对付地对空飞弹(SAM)。早从1990年代开始,德国的「多尼尔」(Dornier)公司便致力于开发出专门用来压制和打击敌人的防空系统的无人机,而这款「DAR」(Drohne-Anti-Radar)无人机的产品,能从车辆的集装箱内发射,遵循「射后不理」的原则,搜索敌方雷达信号发射源的位置后,直接以自杀式的方式迳行攻击,因此对于仰赖雷达的防空飞弹系统而言,其产生的威胁性相当大,迫使地面的飞弹部队得有预备阵地或将雷达的开机时段做调整,以免遭受攻击。

▲以色列「哈比」反辐射无人机的升级版「哈洛普」,在外观的气动力设计上已改为鸭嘴式的机头,并在其下增设光电仪器,其机动性与对雷达搜索探测的能力更强大。(摄影/黄竣民)

后来以色列从西德取得相关的技术研发,进而推出了「哈比」无人机(看那DAR无人机的相关性能诸元,就知道「哈比」无人机根本是系出同源),让运用技术更上一层楼,不仅射后不理,也是全天候、自动操控、具有高精准度的击杀能力,而成为全球闻名的攻击性无人飞行载具;也是销售最普遍的产品,使用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土耳其、韩国。该产品经过不断地性能提升,目前被称为「哈比Ⅱ」的「哈洛普」(Harop)无人机,使用反雷达导航系统行完全自动控制,也可以采用人工智慧的模式,如果没有发现所要击杀的目标,无人机将自主返回并降落基地以重复使用,让以色列在这一个领域还能继续保有相关的优势。

▲中国的ASN-301型无人机于2017年阅兵时首次公开亮相。(图/中国军网

而中国早在1994年便已从以色列购入100余架「哈比」无人机(采购金额约5,500万美元),当时曾经让台湾军方吓出一身冷汗许久,迫使国军使用雷达装备的单位都得想出应变之道,来防范这一款令人头疼的「无人自杀炸弹」攻击。因为「哈比」自杀无人机与高速反辐射飞弹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哈比」接近的速度、射程和方向都不太容易侦测,使其更具备使用弹性以及威胁性,这种特点让一般传统的反制措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到了2004年初,中国欲将该批「哈比」无人机送回以色列维修升级,却遭受到美国的强力阻扰,此事件还演变成后来以色列与中国关系的低潮,不过中国也运用逆向工程抑或是取得以色列的协助,进而成功地仿制出ASN-301型反辐射无人机,正式挤入世界上能研制这类装备国家的行列。

▲对于「神风弹药」而言,各种防空雷达可是头号同归于尽的高价值目标。(摄影/黄竣民)

中国的ASN-301型反辐射无人机,在2017年解放军庆祝建军90周年的大阅兵活动中首次亮相,机长2.5公尺,翼展2.2公尺,全重20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220公里/时,续航时间4小时,

作战半径可达280公里,可探测2-16GHz 的雷达波段,对雷达信号的搜索探测范围达25公里,不仅外型与综合性能几乎都像是以色列「哈比」无人机的翻版。无独有偶,台湾在当年的太展也展出类似的模型,到了今年台北航太展中所展示的「剑翔」攻击无人机,几乎在外型与性能上都差不多,一时之间陷入两岸仿制军品双胞的笑话!不免令人揣测是否以色列搞两头赚的行为模式?

▲2019台北航太展中,展出俗称「赛鸽车」的集装箱无人机发射装置。(摄影/黄竣民)

以国防委员对外公布的「剑翔」攻击无人机为例,要在5年内投入800亿,量产104架,但碍于列在机密预算,外界还是看看热闹就好。不过这价钱在现货市场上可是翻了好几番,因为1枚高速反辐射飞弹的单价约为50万美元、「哈比Ⅰ」无人机的单价约250万美金、中国制造的ASN-301型无人机约30万美金,而台湾的「剑翔」攻击无人机要价可比「哈比」无人机贵上好几倍,个中疑虑只能留给国人去想像!至于「剑翔」无人机是否成为中国部署S-400型飞弹的克星,其实也还言之过早,不需要去对这款产品过早吹捧!

▲中国已成为军用无人机的输出大国,其中又以具备「察打一体」功能的「翼龙Ⅰ」型无人机,创下的出口成绩不恶。(摄影/黄竣民)

不可讳言,台湾在发展无人机的过程确实步履蹒跚,经过一个世代的研发成果,只能说在科技研发、人员训练、准则建立、战术运用…等多种面向还有很多可以成长的空间,但是如果单靠展场所展出的一些模型,媒体就能够把武器性能讲得天花乱坠,恐怕也不是个正常发展的现象。反观对岸在这一方面几乎是百家争鸣,研制成果也令美国不得不严正看待,相信在几天过后的中国「10.1」国庆阅兵上,又可以瞧见多种不同款式的无人机展出,届时再和世界各国的军事专家们拭目以待,或许未来还有更多装备会闹双胞!

热门推荐》►「云豹M2迫砲车」会是神兵利器?还是虚晃一招?►台湾野战防空 终有机会补破

►看更多【黄竣民】专栏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