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竣民/全民皆「兵」 会不会「兵」过头了?
▲以社区防卫的全民皆兵概念看似理想,但个中许多细节有待跨部会大整合,基本上遥遥无期。(图/军闻社)
随着两岸关系日益紧张,近期有关国防事务的议题不断,各种民调不断出笼,仿佛战事即将一触即发。继兵役制度浮上台面被广泛讨论后, 国防部也针对后备动员做出重大改革的宣示,日前前参谋总长也联名发表了「全民皆『兵』」的构想,或许事涉敏感,媒体更是大篇幅的报导及评论,而前国防部长一句「渣男」说,更是把整件事情的新闻性推向高峰。
先有前总统的「首战即终战」说,接着是前陆军总司令的「国军战力0」,到如今这篇「联合国土防卫部队」的构想…,这一些近期在社会上引起热议的国防话题,其实最直接的关联通通指向国防部,再加上共军时不时的空中袭扰动作频繁,以及部队在演训时伤亡意外频传,让国防部目前是焦头烂额,沦为最水深火热的部会应该不为过。
▲退将畅谈组建「国土防卫部队」的大构想,造成国军老是被高阶退将的言论所苦。(图/军闻社)
举以美国杜克大学和政治大学合作进行的《台湾国家安全调查》,在「如果中国攻打过来,我国国军有没有足够能力保卫台湾」的问卷问题中,却有达69.6%受访者认为「没有」!会有这样的结果其实一点也不意外,这样的数据才会与国人为何会认为一旦中国开战,台湾会高度依赖美军来驰援的期望才相吻合。
但是这样的现状,一方面也凸显出,台湾民众对于国军是否具备抗中的作战能力,根本严重缺乏信心,这才是国防部应该要注意的核心问题。为何服役过的社会青年普遍对部队战力缺乏认同,而退役高阶将领也毫不隐藏地指出国军战力与士气低下的窘状,试想如果国人屡屡从媒体获得都是这种对国防没信心的讯息,请问国防部不应该深切反省吗?不要只会发些无感的新闻稿,这样的作法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只会让国军沦为被千夫所指的标靶。
▲前陆军总司令「战力零」的言论,也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图/军闻社)
国军从二代兵力整建完成之后,整个战力与素质开始呈现往下走的趋势,而加速下坠的关键,则是在于推动募兵制的成效不如预期;而征兵制又回不去的两难。
在不顾一切推动全志愿役的目标下,许多的配套措施都没有收到效果,不仅人员的招募出现问题,得用更低的标准让青年们进入军队,去弥补人员数量上的差额外,还因为正规部队的训练每况愈下,「军事训练役」整体的训练成效脱节,让后备动员制度上即将面临更大不公平所引爆出的广大民怨,在在都显示出国军不论是现役或后备部队的战力都出现状况,而且在面临这一次的威胁下,所暴露出的缺陷已经有点到病入膏肓的程度。
▲军队建设在有限资源下会排出执行的优先顺序,各国作业都是依照这样的逻辑运作。(图/军闻社)
但是国内在「全民国防」上的概念也很分歧,有前参谋总长提出「整体防卫构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 ODC),甚至与政治明星联名提出「全民皆兵」的主张,强调透过全民的参与,让每个社区都有应变和抵抗的能力。
这种不分性别、跨年龄层的类民防组织,并不是什么新鲜产物,而在民防法中早有明文条列,但改称为所谓的「国土防卫部队」;甚至一度被误认为是「在家当兵」也罢,会抛出这样的构想,不仅让国人觉得结构过于空洞,更是漠视国内环境的现实,并无法支撑这些想法的假设,说穿了并不是拿技术问题来作为拒绝「改革」的借口,而是这样的改革目标,对当前而言仿佛空中楼阁一般的不切实际,尚待更多的骨、肉来支撑这构想。
身为前参谋总长,其实有很多机会与资源大可阔步去推动这些所谓的「防卫构想」,但是在其2年多的任期内,迄今却只留下「微型突击艇」的争议未了,现在又再提出「国土防卫部队」的想法,牵动各个层面的影响之广,更不会是一蹴可及的改革工程。
但国人想问的只是:「为何长官们总是在位居军中决策高层时都选择对上级的指导沉默,却又爱在解甲后大放厥词提改革的千秋大梦?」这一类事后诸葛的英明神武对建军备战毫无帮助,只会让国人觉得是否在刷存在感或另有所图?
▲国内服役的兵力虽然受少子化影响,但最为人所诟病的其实是训练欠落实,因此即便给再多人也一样成效不彰,替代役的人力浪费即是明显一例。(图/内政部)
这种由政治明星所抛出的构想,如果没有行政权力的主导与支持多半只能沦为空谈,也难怪议题所牵涉到的相关单位(国防部、内政部、教育部…)完全懒得回应,毕竟连最近的兵役制度都吵成这样,也未见敢做什么修改,说穿了全都是「选票」考量!如果年轻人真有那么爱「国家」,怎会闪兵役闪成这副德行?
虽然也有立委指出「全民国防」并非「全民皆兵」,这当中最大的关键在于「身份别」的认定,一旦具备这个身份,才有相关的义务与权力,所以回归到正统相关的战争法所限制。对于这种新瓶装旧酒的空洞论述,没有法源依据之前,难以获得正式的对待。对于提升「全民国防」在战斗意志上的作法或许还有很多值得精进之处,但即便扣上了「全民皆兵」的帽子,却始终有许多客观上的窒碍待解决。
如果进营区兵都当不好了,在家是要当大头兵?现役陆军野战部队的训练情况如何,相信大家心知肚明,其次是后备部队现在战力低下的惨状也不言而喻,如果还要补上顺位更排在后面的「国土防卫部队」(民防组织、民兵、社区巡守队、乡勇…之类名称),即便理论上都行得通,实际上却也是问题丛生。
▲城镇作战的训练,远比一般正常环境复杂化许多。(图/军闻社)
以国内最常爱举例的以色列、瑞士而言,他们近年来都已经在后备、民兵制度与执行面上做出重大改变,而改革的重点都是将有限的国防资源挹助于现役部队,强化第一线部队的人员、武器与训练,这一点是国内负责相关业务的单位不可不察!
例如,随着科技已在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爆发大规模地面战的机率微乎其微,以色列在这15年来所动用后备役部队的服勤天数逐年降低,相较已减少超过80%,这大幅节约的开支,则转用投入于正规军的建设,这也让正规军有大赚一笔的快感。
▲以色列军方近15年来大量降低后备部队的征用率,并将大量资源转移挹助给现役的部队,以强化第一线部队的作战能量。(图/以色列国防军)
另外,瑞士算是在民兵体制上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但自2004年启动「21世纪军队」(Army XXI)的改革方案以来,到2018年进一步裁减兵力至仅约10万人(1990年代还保有80万)。即便瑞士的合法拥枪率几近30%(是欧洲最高;世界排名第四高,仅次于美国、塞尔维亚和叶门),社会却也有着很高的自杀率(其中4成是使用军用枪械造成),因此自2007年政府不再配发民兵弹药。
▲瑞士军队的民兵体制虽然历史悠久,但也进入空前大改革的时段。(图/翻摄IG/armee.ch)
国人难道没有意识到国军战力的问题,即便是不断砸大钱狂买军备,这些新武器只是国防资源的「无底洞」,因为永远买不完,应该视质、适量、适可而止。但并非全民都非得要实际参与战斗,才算是「全民国防」的唯一表现,毕竟现在的战争型态也早已不是这种模式。
还记得巴顿(George S. Patton)将军曾说:「战争的目的不是为国牺牲,而是要另一个混蛋为他的国家去壮烈牺牲。」比起我国行政首长东施笑颦的扫把抗敌、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说,两者的高下立判。
政策走向要往哪里,最高决策单位与负责的机关根本没出声,但是在国内却已经吵成一团,这样的下场不会有结果,如果只是要成为竞选活动的造势暖身,可能获得的是媒体「声量」,却不见得让更多人看到军事的「专业」!
所以,这一场「全民皆『兵』」的口水战;或许只能沦为「动词」(全民要武装、动员起来)与「名词」(全民都是士兵的身份)之争,充其量是立足点不同而造成论事方向的差异。只是意外搬出前部长与前总长互杠的戏码,反成为国人茶余饭后的花絮罢了!
热门推荐》
►黄竣民/Double的教召新制 竟只换来Triple的讦谯不满!
►王志鹏/「建立国土防卫部队」存在的迷思
►施孝玮/台海风云起 全募兵与后备动员足堪御敌?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
►防疫新生活!国内旅游票券特价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