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长寿的三个实用处方

健康长寿的三个实用处方。(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从现在起,我决定要「快乐老」。

研究显示,对老年的负面看法是一种慢性压力,可能会间接引发心血管疾病

刘秀枝医师◎着

国内智症领域权威‧前台北荣总一般神经内科主任]

变老,并不一定是负面词汇,重要的是你用什么心态面对「老后」,消极或乐观,年老却不衰老,只在你的一念之间。

父母和二姊皆失智,她是失智症的高风险群。

作为医师,她也得过乳癌,动了白内障手术,颈椎、腰椎开刀,银发独居的七十三岁,面对「老」的状况一样也没少。不一样的是,她从不哀叹,她选择乐观。

她要活出一个闪亮的鎏金岁月!

【精彩书摘

好好照顾健康最重要

内政部公布的二○一九年国人平均寿命为八十一岁,男性是七十八岁,女性则是八十四岁,创下历年来的新高。而截至二○二○年六月,台湾六十五岁以上的人口比例高达十五‧七%,并持续攀升中。

因此,长寿不是问题。如何有个健康的老年、做到「老康健」(healthspan),才是重要的。

要「老康健」,除了身、心健康,其他层面也很重要。二○二○年二月四号的《美国医学》期刊有一篇论文:〈二十一世纪的长寿处方〉,引用医学文献,提出健康老年的三个要素,很值得参考。

「老康健」要素一:生活目标,带来意义和价值

美国有一项「健康与退休研究」(HRS),请六千九百八十五位、平均年龄六十八岁的居民,填写「心理幸福量表」中的七个题目,以评估他们是否有生活目标。题目如「有些人生活没有目标,但我不是这样的人」。分数愈高,表示愈有生活目标。

四年后,研究人员发现,分数最低的人,死亡率是分数最高者的二‧四三倍,可见「拥有生活目标」是有益健康的。其作用机转不明,可能与血中皮质醇与促发炎细胞激素的浓度降低有关。

我们小时候几乎都写过作文〈我的志愿〉。银发族也要有目标,才会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感。

目标不一定要远大。可以是担任志工、上社区大学,学乐器、陶艺、写作、绘画、国标舞圆梦计划,以扩展视野,成就自己。也可以是照顾孙辈,含饴弄孙,乐在其中,且让中年儿女在事业上能全力冲刺,成就子女。

「老康健」要素二:维系社交人脉,可互助和取暖

有一份针对一百四十八项、来自不同国家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所做的统合分析,这些研究共有三十万八千八百四十九位参加者,平均年龄六十三岁,平均追踪了七年半。

结果发现整体而言,社交关系较强的人,存活率比社交关系弱的人多了五十%。社交有益健康可能是因有助于纾解精神压力,或容易得到各种人脉资源帮助的关系。

人是群居的动物,需要与亲友互助、取暖,有归属感,才比较不觉孤单、少忧郁。

有些上班族努力工作,平常接触的都是同事;退休后,才发觉自己没有朋友。因此,在年轻时就要依个人的兴趣或需要,加入不同的社团。这些社团成员来自不同行业,没有利害关系,不仅能够一同成长、变老,且有新血加入,可以交换讯息、互通有无,比如生病要看哪一位医师等。

这阵子为防范COVID-19,有位朋友在LINE群组里说她到处去排队,都买不到口罩,于是有朋友送口罩到她家,令她好感动。

「老康健」要素三:良好的生活型态,是健康基础

美国芝加哥有一项「记忆与老化研究」(MAP),追踪九百二十一位无失智症的居民,平均年龄八十一岁;六年后,有两百二十人被诊断为患了阿兹海默症

研究并发现,饮食摄取「黄酮醇」(flavonols)的量最高者,罹患阿兹海默症的机率,比黄酮醇摄取最低者少了四十八%。

「黄酮醇」存在于茶叶中,与甘蓝、菠菜、豆荚花椰菜橘子、番茄与梨子等许多蔬果中。

良好的生活习惯像是:不抽烟、饮酒适量,多动脑、多运动、多从事休闲活动,多吃蔬果,睡眠充足等。这不仅是健康的基础,能提升免疫力,也有助于降低得阿兹海默症的风险。

「老康健」的准备,愈早开始愈好

其实,「生活有目标」、「维系社交人脉」与「健康的生活型态」,应该从年轻或中年时就开始,慢慢培养,才能长长久久,长寿且健康。

(本文摘自《你怎么看待老年,它就怎么回应你》/宝瓶文化)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刘秀枝医师

国内失智症领域权威

前台北荣总一般神经内科主任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临床兼任教授

联合报》「元气周报专栏作家

《康健》杂志专栏作家

前台北荣总一般神经内科主任、国立阳明交通大学临床兼任教授,为国内失智症领域的权威,也是《联合报》「元气周报」、《康健》杂志的专栏作家。

59岁时,她依规划好的人生时间表从医疗第一线退下,将诊疗空间留给年轻医师,而把时间留给了自己。

专业上,她「退而不休」,继续担任台北荣总特约医师、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系神经学科兼任教授级临床教师,致力于推广民众了解失智症,正视失智症对于患者、照顾者乃至于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专栏文章得到读者的热烈回响。与王培宁医师合著《假如我得了失智症》一书,荣获国民健康署「优良健康读物推介奖」。

在生活上,她过得比年轻时还精采。她认为,有了心理准备,对于年老就不会惊慌,懂得接受随之而来的身心变化。她不但自己身体力行,更致力于将这样的观念推广给大众。

而她结合医学专业与写作兴趣,以杨云三为笔名所写的短篇小说〈我得了「库贾氏病」?〉,获得二○一八年新北市文学奖黄金组的「优等奖」(收录于第八届新北市文学奖得奖作品集《这是好宅》)。

另着有《把时间留给自己──失智症权威医师的自在熟龄指南》、《爱上慢慢变老的自己──退休医生给你的57个实用身心提醒》、《聪明活到一百岁》、《多动脑,不会老》、《当父母变老──关心失智症、中风及其他神经疾病》等书,并与王培宁医师合著《假如我得了失智症》、《别等失智上身》。

●刘秀枝医师的部落格【Joy笔记】: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你怎么看待老年,它就怎么回应你》/宝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