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爱把「我」挂嘴边是自恋? 其实他可能很忧郁...
▲研究发现,讲话爱将「我」挂嘴边的人,其实容易出现忧郁情绪。(图/达志示意图,下同)
身边是否有朋友讲话时,话题不断围绕着「我」?例如我可能...、我最近...,很多人在听的当下都会觉得这个人是自恋,但根据一篇刊载于《每日科学》研究指出,喜欢说「我」的人,其实容易出现忧郁、焦虑的情绪,因为只关注自身处境的人,容易放大对事情的负向或无望感,接连带来如忧郁、焦虑、紧张、愤怒、担心和无望等负向情绪。
该研究由亚利桑那大学进行,研究者以来自美国和德国六个实验室,超过4千7百人的大型资料库进行分析,资料包含忧郁和负面情绪的测量数据,以及个人使用以「我」为中心谈话的书面或口头测量数据,若谈话内容涉及个人情境,如最近分手,则计入以「我」为中心谈话和负向情绪的关系;若谈话内容不涉及私人事件,如描述一张图画,则不列入计算。
该研究指出,每人每天平均会说1万6千个字,其中约1千4百字是第一人称单数代名词,而那些有情绪困扰倾向的人每天用「我」、「我的」的次数高达2千次。研究也发现,以「我」为中心的谈话在忧郁症的评估上并非最佳,但却能更广泛的评估负面情绪。
咨商心理师公会全联会理事胡延薇表示,根据Dunn、Aknin和Norton在2008年的研究发现,习惯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的人,不见得会让自己比较快乐,因为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发展出战(fight)或逃(flight)的生存策略,因此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挫折事件或负向情绪的记忆会比较深刻。
▲专家指出,只关注自身的处境,容易放大对事情的负向或无望感。
胡延薇进一步说明,当人在经历负面的生活事件,若过于专注在自己身上,很可能产生以我为中心的谈话,例如「为什么我这么衰?为什么只有我这么惨?」让自己连接到负向的情绪。因此当发现身边的朋友聊天时容易以「我」为中心且出现「不快乐」的形容词时,不要误以为他是想引起注意,反倒可能他正经历着心理困境或情绪困扰,可多给予倾听及陪伴。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表示,这个研究发现相较于「我」,经常使用「我的」的人比较不会这么负面,像是「我的什么事情、东西、状况」等,传达的不仅是自己,同时包含了其他的个体或对象,有外部联结较不会只单看到自己,但当大量谈论自己时,在「心理镁光灯」效应影响下,只关注自身处境,容易放大对事情的负向或无望感,会带来如忧郁、焦虑等情绪。
叶雅馨建议,民众如果是个倾听者,除了谈话中「我」这个警讯,若发现对方同时有一些身体症状,像是感冒反复不好、原有的疼痛加剧(头痛、胃痛)等,要了解这可能是个求助的讯息,可给予更多的支持甚至言语上的肯定,若发现自己无能为力时,可陪同对方找到其他的支持管道。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