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城一拍380亿无人投标 戴德梁行仍乐观「投资人很有兴趣」

京华城早期因「球型建筑设计」吸引大家目光,但今日却流于无人投标现状。(图/记者陈韦帆摄)

记者陈韦帆/台北报导

台北市松山区的「京华城」在民国90年风光开幕,当时因特殊的「球型建筑设计」成功吸引大家目光,之后历经风灾、改建等风波营运状况似乎不如开幕时的风光,在年年亏损的状况下,股东在今年2月26日召开股东会时,提出修改动线、改建等建议,但最终还是以「处分资产」为首要目标委托戴德梁行」就在今(12)日公开标售结果无人投标一拍流标。戴德梁行仍表示,投资人有极大兴趣以及意愿。台经院副研究员刘佩真则表示,以京华城现状而言,除了寿险公司较有可能出手,但规划评估贸易战因素,都会影响投标意愿。

戴德梁行表示,该公司受「京华城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办理本次国际招标会,今日经监标律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共同确认,投标截止时间即2018年12月12日下午二时止,共有四组领标人但并未实际投标,经戴德梁行进行开标且已由主席宣布流标,本公司分析投资人未能实际投标相关原因如下:

1. 因未经原结构设计师说明,导致不了解关于重新兴建时应如何保留价值高达 63亿的地下室的实际工法

2. 对于本招标案基地容积率恢复为678.91%之行政诉讼的胜负结果没有把握。

3. 不清楚关于缴交回馈金后得申请恢复第三种商业区允许申请50%住宅使用项目一事

虽然最后未能及时投标,但显见投资人对于本案有着极大的兴趣及意愿。关于本案后续作业为避免不必要的争议,确定不会采取议价方式进行。第二次标售底价及开标时间必须等待业主12月13日召开临时董事会决议后即对外说明。

「京华城」开幕时对于不少6、7年级生而言,正值高中青涩之际,如同「我的少女时代」的回忆!但时过境迁却沦为「投资人」连拆除、改建都觉得麻烦的建物台湾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刘佩真分析,京华城的交通动线不良,又不如同「信义、忠孝商圈」具有群聚带动发展的效果,在两大商圈夹击下,导致现在的萧条。

台经院副研究员刘佩真分析,目前京华城投标门槛设置为380亿元,对国内投资人而言「寿险业者」较有充沛资金投标,但评估未来利率可能「止跌回升」,风险考量投报率就会希望更高,再加上5,000坪以上的基地「规划评估」也需要时间,所以可能因此导致投标延后

此外,由于此次标售采「国际标」方式进行,对于国外投资者而言,考量「国际动荡」、「政治」等因素,又适逢「中美贸易战」,都是导致国际投资人不轻易出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