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鉴定非左右判决唯一原因!两大精神医学会声明:过去也有不采纳的先例

▲郑嫌杀警获无罪,引发社会哗然。(图/记者翁伊森翻摄)

记者黄凯翊/综合报导

警案凶嫌被判无罪引起社会哗然,许多名人民众纷纷在网路上发表看法,总统蔡英文1日也表示支持检方依法上诉,台湾司法精神医学会和台湾精神医学会今(2日)针对此事件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司法精神鉴定报告仅为裁判所考虑众多证据之一,过去也有法院不采纳精神鉴定报告内容案件,认为专家鉴定意见并非左右判决结果的唯一原因

铁路勇警李承翰去年在台铁上处理逃票事件,却遭刺身亡,近日法官判决出炉,凶嫌因「精神问题」判他无罪,并以50万元交保、强制就医5年。台湾司法精神医学会和台湾精神医学会的联合声明中提到,司法精神鉴定报告仅为裁判所考虑众多证据之一,并非裁判的唯一依据,且报告本身对于法院之裁判并无拘束力。在台湾,法院过去也有不采纳司法精神鉴定报告内容的记录,认定专家鉴定意见必然是左右判决结果之唯一原因,并非事实

声明中也提到,将精神疾病与危险划上等号,将造成精神疾病污名化结果,让社会出现「接受精神疾病医疗照护为耻」的氛围,反而阻碍这类病人的就医意愿,呼吁社会应该要有更多的相互理解,来建立符合法律、精神卫生政策与民众认知的共识,让社区安全网更加完善。

台湾司法精神医学会与台湾精神医学会针对近日数起与精神鉴定有关的重大刑案判决之联合声明全文

近日数件疑似心智异常被告之法院判决,包括台中医师遇害、嘉义铁路警察遇害案件等,受到社会舆论瞩目,而这些判决所考量之司法精神鉴定证据,也因为判决是否符合许多人之期待,而受到正反不同的评价。吾人对于所有被害人皆悲悯其情,可以了解许多人对于法院判决结果与鉴定报告内容之反应,然而基于司法精神医学专业伦理,台湾司法精神医学会与台湾精神医学会特针对司法精神鉴定事项共同提出声明如下:

一、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专业和所有法庭鉴识科学一样,都有其科学之有限性与不确定性。先进国家对此无不投入大量的资源,在制度上力求法院控、辩双方对等,以期尽可能于诉讼过程中寻求真相。

二、法院必须调查整合并审酌多方证据,做出裁判。司法精神鉴定专家并不握有裁判之权力,司法精神鉴定报告仅为裁判所考虑众多证据之一,并非裁判之唯一依据,司法精神鉴定报告是否有高度证明力,乃是由法院独立判断,报告本身对于法院之裁判并无拘束力。在台湾,法院过去也有不采纳司法精神鉴定报告内容之记录,认定专家鉴定意见必然是左右判决结果之唯一原因,并非事实。

三、依据司法精神医学专业伦理,接受法院嘱托鉴定之专家,必须具备足够良好之专业能力,根据所受嘱托事项之内容规划鉴定之流程,戮力从事诚实公正之鉴定,首重协助法院依据法律规定实践司法正义,而非考量鉴定结果是否符合任何一方当事人或诉讼外人士之期待。吾人能体会诉讼当事人与其他人必然各有其所认定合理裁判结果之感情与理由,然任何裁判或鉴定结果皆有支持与反对者,此种争执,应以民主法治之法律程序解决;鉴定专家之专业学养是否足够、是否有虚伪不实之证述、鉴定过程是否完备等,需经诉讼程序交互诘问之严格检验,且在上诉程序中,亦会根据证据法则持续接受检验。诉诸舆论公审,对于法官或鉴定医师施加莫大之压力,若造成法院裁判或精神鉴定结果取决于舆论之声量,无法坚持刑事实体与程序之正义,亦非台湾司法之福。

四、一个案件之裁判所涉及之问题,可以彰显台湾社会目前所遭遇之困境。国外研究发现,犯罪行为具有多种层次之成因,除了某些特殊个案之外,精神疾病之症状经常与犯罪无关。除了依据刑事诉讼程序进行适法裁判之外,如何在犯罪发生前进行预防与犯罪发生后进行因应,提升社会安全,应是全民之期待。根据国内外研究,依据个案裁判或报导,将精神疾病与危险划上等号,容易造成精神疾病污名化之效果,造就人们以罹患精神疾病并接受医疗照顾为耻之氛围,反而阻碍精神疾病病人之就医意愿,导致更多病人没有接受到良好之照顾。我们需要更多的相互理解来建立符合法律、精神卫生政策与民众认知的共识,减少被系统遗漏的精神疾病病人,让社区安全网臻于完善。本次台湾全民在防疫过程中之相知相忍,不对染疫者污名化,成就了世界知名的台湾防疫优秀表现,期待在本案相关之理性讨论中,也能够让台湾能够与其他国家不同,于提升社会安全之同时,也在精神疾病照顾与精神健康促进方面有优秀之表现。

台湾司法精神医学会与台湾精神医学会与在此诚挚呼吁,社会舆论基于善意,宜以民主法治之方式,追求兼顾正义法理民情之诉讼法制理想,吾人亦将秉持一贯精益求精的理念,为改善台湾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品质继续努力,并欢迎各界提出科学的意见与讨论,以期使台湾朝向更完善的法治国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