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钱这样花 债留子孙还不完

疫情冲击产业长荣航空企业工会副理事长曲佳云等人,呼吁航空业申请纾困补助与贷款应以不裁员前提。(本报资料照片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政府连续三波纾困预算高达4200亿元,行政院苏贞昌强调会雨露均霑,如今执行检讨报告粗略,让人不禁质疑是在掩盖政府大撒币乱花钱缺失?纾困应对症下药,一连三波纾困,显见政府超前部署完全乱了套,后果却要全民埋单。

因应疫情冲击,政府首波撒了600亿元,紧接着又追加1500亿元及2100亿元,规模一次比一次大,但政府只要紧咬「纾困」急用,国会即便在野党也不敢多做阻挡,因而让这笔救命钱成为政府绑桩、讨好民意工具,只顾撒钱不查核,连执行报告也敷衍了事。

回顾政府纾困初期,口口声声称会雨露均霑,但却被在野党踢爆企业纾困补贴乱撒币,未遵守不裁员、减班等原则,也照拨款补贴,就算发现缺失,追回款项却只有冰山一角。这样的纾困黑洞不知还有多少?

特别是当初纾困时,国民党主张普发现金,政府却认为「钱要花在刀口上」,纾困是要帮助有需要的人,执意要发三倍券。结果印发三倍券的成本人力,又浪费不少公帑

还有观光旅游是疫情大海啸冲击的第一排,当初交通部观光局推出安心旅游补助,一度传出预算用罄恐提前喊卡或缩水,行政院始终坚持不加码,要求交通部自觅财源外界质疑是行政院长苏贞昌让交通部长林佳龙踢到铁板连纾困都有政治考量,而不是苦民所苦。

苏贞昌去年多次宣传,今年中央政府总预算是22年来首次岁入岁出达到平衡,政府建设福利同时,也严守财政纪律。但背后特别预算却有常态趋势,像是新式战机采购、前瞻基础建设,每次都动辄上千亿元预算,隐藏政府财政赤字状况

纾困特别预算采举债方式筹措,这是民脂民膏,是否花在刀口上,政府要交代清楚,否则打肿脸充胖子,不仅让政府财政拉警报,更埋下债留子孙危机,这绝非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