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共享厨房”的艰难重生:合伙人回应称骑虎难下,捐赠只缓燃眉之急

(原标题:“抗癌共享厨房”的艰难重生合伙人回应称骑虎难下,捐赠只缓燃眉之急)

正观新闻见习记者 程子

连日来,河南省肿瘤医院附近的一家抗癌共享厨房再次走红,店家6年来不涨价,炒菜只收5元钱的事迹引发网友广泛关注。而这次,这家抗癌厨房备受关注的原因则是,经营困难的窘况可能使它面临难以为继的关停局面。

郑州这家抗癌共享厨房只能坚持三个月的消息热传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都伸出了援手。连日来,一袋袋面粉、大米和一箱箱食用油从不同的地方送来。这些物资有的是郑州市高新区商家捐赠,有的是一些曾经的患者家属亲手送来,还有是苏州的爱心人士赠予……

这些天,抗癌共享厨房的三个合伙人王战胜张广兵魏兴江备受感动。张广兵看到快递单上苏州好心人的电话,来不及卸货就打了过去说:“我不知道您是谁,但非常感谢您的帮助。”7月7日晚上10点,张广兵和王战胜把好心人捐赠的物资全部搬往厨房,“大概够用两三个月”。

然而,张广兵的心里也清楚,好心人捐赠的物资仅能缓一时之急,曾经每月2800元的房租费用现在变成了每月1.5万元,56个电磁炉所需电费免费提供的粥、油盐酱醋的开支,至今不变的5元加工费,运营成本已经让这所抗癌共享厨房举步维艰。

张广兵不想考虑未来会怎么样,做好当下是他目前唯一的想法。“因为最近在网上火了嘛,好多人都给捐款捐物。其实等过段时间,我们还是和以前一样,自己买物资送给患者们。反正我们既然已经承诺过免费赠送,就要做到有始有终。”张广兵告诉正观新闻记者

抗癌共享厨房引人关注的背后,是癌症家庭获取情感慰藉和减轻经济负担的双层需求。在减少癌症家庭餐饮消费支出的同时,这个厨房也是一个心灵驿站,给癌症家属带去精神慰藉。

据了解,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也有着一家抗癌厨房。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从2003年开始,开办“抗癌厨房”,18年来从不打烊,让无数家庭在他乡亲手炒菜做饭,成为了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让利于癌症家庭的共享厨房

这间厨房的明眼处贴着一张告示:“出门在外,求医看病,肯定会遇到困难。只要您轻声告诉我们抗癌共享厨房,足以让您和您的家人果腹,吃完别客气,直接走。另外,我们依然坚持早晚两次免费送粥,不定时还有礼品相赠。只希望您能早日康复,以后日子平安幸福。”

而在这张告示的背后,这家共享厨房的合伙人欠下了2万多元。“现在的经营确实有困难,先缓缓吧,反正欠的钱我一定要还。再说,欠别人东西也不好。”张广兵说。

2020年的一次拆迁,三个合伙人聚到了一起,开了这家抗癌共享厨房。曾经每月2800元的房租费用现在变成了每月1.5万元,56个电磁炉所需的电费和免费提供的粥、油盐酱醋的开支,至今不变的5元加工费更是让这个共享厨房举步维艰。王战胜说,“最近我们也是着急的不得了,一直想着其他挣钱的门路,只靠这个(共享厨房)肯定是不行的呀。大家伙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

王战胜的母亲说,王战胜之前为了供应两个女儿上学,就在医院附近炸丸子,后来,他干了这个共享厨房,也没挣着什么钱。现在两个孩子一个今年刚毕业,另一个刚上大学

三个合伙人也尝试着换个房租便宜的地方,但发现别的地方房租价格更贵。

7月7日,网络上的好心人听说了他们的事,纷纷送来了大米、食用油和面粉。这让三个合伙人感动的同时,张广兵也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我现在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要是不做吧,每天这么多病号需要咱们,大伙们也都关心咱们。”

每天二三百位的常客在这里做饭,他们都是通过病友们推荐过来,张广兵放心不下他们,他们同样也离不开这个抗癌共享厨房。“虽然不挣钱,但这也帮助了那些病人,他们还挺感谢我,我也挺高兴。”张广兵说。

“在这里做饭的话,一顿饭能省几块钱吧,”在店门口吃饭的大爷告诉正观新闻记者,“别的地方贵不说,还吃不美。”说起医药费,这位大爷已经为家里的病人花去了十多万,这家共享厨房给来这里的患者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

“现在这个病都很普遍了,老得小的都有,现在给家里人治疗癌症已经花去了10万元了。”信阳的一位女士告诉正观新闻记者,“问他(患者)想吃什么,他也不说。”该女士就煮了一锅排骨汤,在共享厨房这里,一顿排骨汤才花了30元。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癌症死亡病例300万例。这也意味着每一分钟都有8.69个人确诊癌症,每一分钟都有5.7个人因癌症而死亡。癌症,除了带了高额的医疗费用,还给癌症家属带来情感创伤。

患者家属的避风港

从河南肿瘤医院西门右拐100米,过了红绿灯,再向北直走100多米,就到了共享厨房。这家共享厨房虽然在医院附近,但却不是繁华区,和周围精装修的餐厅门面比起来,它并不起眼,甚至显得有些破旧。

每天上午11:00之后,120平方米的屋子里挤满了带着绿色手腕带的人,他们是患者家属,他们来自很多不同的地方:新疆、鹤壁、驻马店、周口、信阳……他们家庭的病人,有的已经化疗了12次,就要康复回家;有的治疗时间长达六七年。

当56个灶台同时启动,一股股烟气便在屋子上方旋绕,病房中压抑许久的患者家属们在这里偶尔也会露出微笑,说说他们今天烧的菜:蚕蛹、面条加丝瓜、西红柿炒鸡蛋炖排骨等等。在这里,王战胜的母亲聆听了很多关于带蓝色手腕带患者的故事:有的孩子患了白血病因为淘气乱跑旧病复发,有的病友给没钱的病友买鸡吃,有的家属瞒着患者偷偷找她哭诉……

对于这些家庭,王战胜都很熟悉,但还有王战胜记不起来的人。

7日下午2点多,一个女士拎着一桶食用油和几袋小米,进来了,说来送点东西。记忆里的旧事,是患者家属跨不过去的坎。见到了曾经的熟悉的餐厅,她想起了已故的亲人。前一秒,她像一个仅仅是来献爱心的圈外人;后一秒,却哭成了泪人

“共享餐厅,我一直都知道。”她向王战胜低声呜咽地倾诉,“俺姨就是得肿瘤走的。她之前住院时候,我天天来这里,现在已经很多年没从这边走了,我不敢走。”为了给亲人治疗疾病,她家里一共花了100多万,但还是没有留住。当时她明白最后姨还是会走,但是能让亲人活一天,家就还算完整。

这家共享餐厅凝聚了她太多记忆,在她舅爷食道癌住院的时候,她家里人会多带一些油和糖,放在店里,让大家一块用。食道癌晚期的舅爷忌口的食物太多了,她就来店里给舅爷准备流食

每天看着家属忍受疼痛,她的心也疼。来到这个店里,她能和其他患者家属说几句话,聊聊别的事,就是心灵上莫大的安慰。“癌症疼着呢,俺姨最后那几天,杜冷丁都不顶用。”对于她而言,这里是一个心灵的避风港,而现在却成了一个伤心地,她用了4年时间去抚平伤口。

三个合伙人

这家店是王战胜、张广兵、魏兴江在2020年一起开办的。再此之间,三人就已经各自从事共享厨房6年之久。而他们其中的两人的命运早就和共享厨房结下缘分。

魏兴江的妻子曾经患过淋巴瘤,住院的时候,她吃不惯医院附近的饭菜。她至今还记得给一家饭店老板说好话,让人家帮忙炒一个小白菜。“最后老板收了25块钱,我记得清清楚楚,还不好吃。在病友的介绍下,我就去了共享厨房自己做饭吃。”

由于她三个月要去医院一次,她觉得太麻烦。夫妻俩干脆就在医院附近住下了,在王战胜之前的共享厨房帮忙。

张广兵的人生轨迹很早就和共享厨房交织在了一起。2010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做了一个心脏手术。在他的父亲住院的期间,医院附近的饭菜并不合父亲的胃口,这便在他心中播下了要办共享厨房种子。“那个时候我就想,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要办一个能让家属亲自做饭的厨房。”张广兵说。

张广兵是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上的大学,学的是电器自动化。2014年,他大学毕业,毕业后的半年实习期让他感到厌烦了,他觉得实习的工作没有意思。2015年他便开了共享厨房。这倒符合他的理想工作:有挑战性,为人民服务。他特意强调,他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事业。

在全国各大医院开分店,这是张广兵的刚开店时的奋斗目标。今年营业收入让他没了方向,他干着干着才发现,不仅没挣钱,有时候甚至还赔钱。现在的张广兵想起当初自己要在各大医院开分店梦想,感叹道,“唉,真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曾经想过很多抗癌共享厨房的以后命运,现在的张广兵也不敢再去想了,他说,以前的很多想法都落空了,现在就把这个店搞好吧。

编辑:张香梅

统筹:石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