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保存再生领头羊 台南历史老屋政策5年成果丰硕

台南文化局指出,南市老屋保存再生领头羊,台南历史老屋政策5年成果丰硕。(图/市府提供)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1999年8月28日,财团法人古都文化保存基金会正式成立,宣告台湾对老屋观念产生典范转移,此后保存再生风潮从台南扩散,在全国持续发烧。

历经长达十余年的民间酝酿,台南市政府于2012年领先制定《台南市历史街区振兴自治条例》,接续研订相关补助办法,并于2013年推出台南市历史老屋补助政策,鼓励未具有文化资产身份、但具有历史价值的台南老屋进行保存、再利用。

该项补助政策吸引各地方政府前来取经,进而影响了嘉义高雄、彰化、新竹、台中等县市,陆续推出不同的老屋补助策略。文化部认同这项政策推动的效益,也于106年起开始推动老建筑保存再生计划

台南老屋补助政策的核心精神,是支持民众整修老屋,让市区闲置多年的老屋能够重生,同时能吸引新的活力进入历史街区,振兴沉寂多时的老街区。补助的类型概分为建物整修、文化经营及教育推广等三大类,5年来共已核定137件提案,补助超过2300万元,老屋再生的成功案例近80处,带动民间投入老屋整修活化1.4亿元。

文化局表示,在每年仅500万左右的预算下,5年来所达成效益已超乎原先预估,老屋价值已获得市民普遍认同,其在街区中的角色也日显重要。目前已有许多历史街区中的老屋经营者彼此串联、组织,除了经营自身空间,也开始注意到街区内公共环境的改善与提升议题

执行台南历史老屋补助计划的「好旧。好」辅导团队表示,许多老屋补助案例都有艰辛励志的故事,其中「小南园子」的经营者刘小姐来自台北,2013到2015年整修期间,她每周往返两地,每个工项、每样材料都亲自学习、了解后才施作,开幕后更经常举办有趣的免费活动讲座,凭借着热情持续营运至今;而「六甲居广居」则是目前市府老屋补助政策中,最具文化资产价值潜力的个案,陈家后代集结家族之力,将建于1930年的四合院祖厝整修完成后,以祖厝建造者、昔六甲公学校退休校长陈天赐为名,成立「陈天赐文化协会」,在祖厝内进行各式文化推广活动,为六甲地区散播文化种子。

本计划主持人、国立成功大学都市计划学系曾宪副教授认为,老屋是某种时空的凝视,与现代建筑有完全不同的气质因应现代生活的使用需求,不少案例融合新旧材料、深具特色。

例如「晓房子设计工作室」便是几位成大建筑系毕业生,在最小幅度的老屋整修下,巧妙地把现代材料融入老屋之中;「米寓」则在复旧木作水泥瓦屋顶中加入透明采光罩,改善早期街屋普遍采光不足的缺点;「响响」则是历史街区内的音乐盒,经营者将老屋整修做为小型音乐表演空间,经常性举办音乐发表会,让信义街更增添人文艺术气息

台南市的老屋补助政策之所以能成功,官学密切合作沟通的强大专业后盾是一大因素,除了市府文化局每年的补助款支援外,曾宪娴副教授带领的「好旧。好」辅导团队实地走访每个案例,提供修缮经验分享、技术指导等协助,也让有志于再现老屋风华屋主减轻修复技术上所面临的压力。

台南市做为老屋补助政策的先驱者,5年来成果丰硕,也持续将案例介绍建置于「好旧。好」网站(http://oldisgood.tainan.gov.tw),提供有兴趣了解或投入的国人参考。市府也期望在台南城市历史400周年时(2024年),能够达成300处台南老屋再生案例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