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台湾下一个定位 自由贸易岛?
文/黄志远
90年代起,鉴于台币升值,制造业外移中国,我们就试图摆脱原「全球代工」的角色。试想以「亚太营运中心」为定位,发展台湾成为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枢纽为目标,项目包括制造中心、海运转运中心、航空转运中心、金融中心、电信中心和媒体中心。结果我们知道,没有一项成功。
从绿色矽岛、两兆双星到四大惨业接下来,我们定位自己是「绿色矽岛」,以推动「两兆双星」,结果换来的是目前的四大惨业。这几年,我们又开始以「自由贸易岛」为定位,鼓吹加入「ECFA」、「RCEP」、「TPP」及开放「自由贸易港区」等,希望它是下一帖万灵丹,它会有效吗?定位确实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因它决定我们有限资源分配的优先次序。定位要成功,第一,它必须要有能力掌控其成功的关键要素;第二,执行的人愿意付出比原先预估加倍的资源,排除不可预期的障碍,以求突破。如果用此标准来检验我们以前的定位,就可知道,它们都注定要失败。「亚太营运中心」的前四个中心,关键要素完全操控在中国的手上,它不开放「货贸」、「中转」、「媒体」,中心如何成立?至于后两者,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Internet的蓬勃发展已经二十年,我们至今仍还在讨论是否开放「第三方支付」及如何解决「最后一哩路」,「金融中心」「电信中心」有可能成立吗?
至于花了几千亿的两兆双星,却仍是组装心态,掌握不到关键技术,当然无法挑战韩国。现在只想靠「货贸」的降低关税来解救。大家想想,中国会牺牲自己已经开始茁壮面板产业来救我们吗?我们的谈判筹码是什么?自由贸易岛成功的两大关键
那什么是「自由贸易岛」的成功关键要素?它要成功途经有二:一是国内有非常强的国际竞争力产品,并且其产值在国内占的比例非常高,故其利远大于弊。透过这个大利,再来弥补其受害的小弊。韩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它这几年,无论是汽车、消费性电子、通讯产品等大企业,其竞争力与任何先进国家相比,毫不逊色。故如能排除关税障碍,对其是一大利多。反观国内以中小企业、代工为主的企业,受益者能带给国内的利,便不明显,所以马总统一直挂在嘴上的「利大于弊」,却始终无法说得很明确究竟利有多大。然而,如果台湾的中小企业,如因此而受害,那么台湾的「贫富差距」将扩大,将为社会带来更多的隐忧。第二个成功途径便是「减税轻政」,让它成为大量交易的门户,以希望它带来「利大于弊」的效果,如香港或新加坡。「减税」的政策很容易执行,一道命令,即可完成。但「轻政」呢?我们是从一个集权主义过渡过来的政治体制,组织本身就叠床架屋,而法律的设计上往往「防弊多于兴利」,以至于政府的效能不彰。
很多企业的经营,往往走在法律的边缘。再加上我们的宪法是以「三民主义」为本的立法精神,本身就有很多社会主义的色彩,如何轻政?如果我们不能「轻政」又如何能享受扮演「门户」大量交易的好处呢?以上可知,我们两个成功的条件都不具备。所以,大家也不必指望它解决我们十六年来平均薪资不涨的困境。分权是必须跨出的第一步何以中央政府始终无法找到我们的定位?看看下面数据便能明了。我们的GDP约14.5兆台币,组织上,我们却采取中央集权集钱制,行政院下面包含二十二个县市。231317个公务员中(不含国营事业),40%是属于一府五院,60%属于地方政府。这就好像一家营业额14.5兆的集团,下面有二十二家分公司而非子集团,而总部却拥有40%的员工。公司的定位,全由总部来策画,它有可能成功吗?如何解决此难题?分权的中央政府是我们必须跨出的第一步。(文未完)
【更多精采内容,请见《理财周刊》713期,便利商店及各大书店均有贩售www.moneyweekly.com.tw】【提升理财力--理财课程资讯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