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晨/三年内,台大资工毕业起薪将破台币10万

作者林之晨(Jamie)

上星期我去台大资工系演讲,大胆跟他们预言,三年内,该系毕业学生的起薪会突破台币 10 万元每月。[1]

这当然不是一个空穴来风,背后有个非常、非常严重的结构问题,正在快速发生。

需求不断成长

首先,业界对于资工毕业的软体人才需求,正在大幅成长,背后主要动力如下:

1. Google、PChome、Momo、Yahoo等在台湾有研发团队的大型网路电商公司的业务都还在快速成长,需要更多软体人才开发各种前、中、后端系统(估计每年新增数千职缺)

2. 快速成长中的网路新创公司们,在AppWorks为首的创投资本支持下,将更积极抢进人才(估计每年新增数千职缺) [2]

3. 所有网路与电商公司,接下来都需要同时跨桌面与行动,开发Apps的QA复杂度高,对软体人才的需求量比之前的网站开发还大(估计每年新增上千职缺)

4. 传统银行,在金管会主委带领下,积极追逐Bank 3.0,需要大量软体人才(估计每年新增上千职缺)

5. 以Facebook为首的新一代国际网路公司,开始发现台湾人才的优秀,已经开始在台征才,并将越来越积极 (估计每年新增数百职缺)

6. 传统品牌、通路,都开始积极转型电商,需软体人才(估计每年新增数百职缺)

7. 传统电信,都开始积极增加OTT,需软体人才(估计每年新增数百职缺)

8. 传统电视频道商,都开始转型OTT,需软体人才(估计每年新增上百职缺)

9. 传统媒体,都开始积极转型为新媒体,需软体人才(估计每年新增上百职缺)

▲林之晨表示,以Facebook为首的新一代国际网路公司,开始发现台湾人才的优秀。(图/取自Facebook)

供给没有成长

在一个自由市场,如果某样商品的需求大幅成长,则供给也会快速跟上。但可惜的是,台湾的人才供给并不自由。

台湾的业界主要仰赖高等教育,也就是大学研究所,供给需要的人才。台湾的高等教育,每年可以毕业约3万位资工、资管相关科系学生,这个数字,在过去几年几乎没有变化,而在未来5年,也不会有变化。

原因是高教司对于学生员额分配,陷入一个无可救药的囚犯困境

1. 大结构是每年学生总人数正在减少,因此必须总量管制

2. 总量管制下,如果要提升资工、资管系学生数,就必须减少较冷门科系的学生数。

3. 如果减少冷门科系的学生,则该系的教授就必须相对减少。

4. 但高教司无法为这些教授安排别的出路。

因此,业界对于软体人才的需求虽然大幅提升,国际名校如哈佛虽然在过去五年大幅提高资工学生数达 3 倍,台湾绝大多数大学的资工系学生人数,在可预期的未来内,将不会有显著成长。

需求成长 >> 供给成长 = 价格大幅上升

当需求快速成长,而供给却没有改变,这时唯一的结果,就是价格的大幅上扬。在过去五年,台湾一流学校资工系毕业生的起薪,已经很快从原本的 3-3.5 万,成长至 4.5-5 万的等级。往前走,随着上述需求成长的加速,这个价格还会更快速的上升。

而在资工领域排行台湾第一的台大资工系毕业生,薪水成长当然会快过平均值。因此,预言这个数字在三年内突破 10 万台币,我认为,不是太过乐观的推测。

所以如果你已经是资工、资管相关科系学生,恭喜你,你的前途大好。

如果你还在大学,我建议你,趁还有机会,多多选修软体相关课程

如果你还没上大学、还在选研究所,请好好考虑选择资工、资管科系。

Stanford 也一样

其实同样的状况,在过去五年,也发生在 Stanford CS 毕业生身上。2010 年时,他们的起薪大约每年 10 万美金,2015 的今日,则已经达到 15-20 万美金等级。

但更重要的,最优秀的 Stanford 学生,根本不屑拿这个薪水,因为他们给自己的任务,是靠创业,来改变这个世界,就像 Mark Zuckerberg 一样。

___

创业?欢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让我帮助你

新朋友,欢迎在 Facebook 追踪我更多的分享

补充说明:

1. 薪资当然不是选择职涯的唯一考量,我认为,应该至少与热情天赋同时思考。

2. 用「台大资工」作为标题,只是找一个比较容易切的入口,更快把内容带到主题,也就是背后严重结构问题的描述,事实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当然不可能只要是台大、台大资工毕业就一定比较优越。

3. 随着网路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各行各业的网路化,不只是软体人才,电商商品、网路行销、大数据、资料科学、社群等人才的薪资,也会跟着水涨船高,本篇针对软体人才论述,但读者可以自行延伸到网路业需要的其他人才。

4. 无论是本网志,或是网路、纸本等任何这世上现状的论述,对未来的预测,都有其因观察角度、文字理解、运用能力的不同,产生的误差范围,身为讯息爆炸时代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精进自身批判思考等自主决断能力,是在这个新世界中生存的重要基本功

Footnote

[1] 当然不会是每个人,指的是选择去网路与科技公司上班人的平均值、中位数

[2] AppWorks 辅导的 200+ 家网路新创公司,在过去 1 年内,新增了1,200 位员工,绝大多数是工程师

●作者林之晨,现居住于台北。AppWorks之初创投创办人合伙人原文刊载于个人网站。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