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正/弱势就业契机,毁于政策意外

电销产业进入门槛低、工作时间弹性,成为弱势族群挑战高薪就业机会。(图/记者林世文摄)

现今社会,每个人都免不了接到行销各种商品和服务的电话,有时也实在很令人讨厌。尤其当我们正在开会或是专注工作、谈话时,一下子被推销电话打乱了思绪,常因此而恼怒的挂㫁电话。

我们很难想像一位电话行销人员每天平均工作6小时,打上200多通电话,而且至少有190通电话都是被拒绝。一天下来,如果有5、6通电话成功的推介了产品,就是很不错的成绩。这种经常遭拒的电销工作成功者,无论是情绪控制或抗压都要很到位,否则怎能在被粗暴的拒绝后,立刻恢复亲切的语气继续打下一通呢?

现在,大数据(Big Data)的应用更加普及,企业所提供的名单经过分析后,电行的成功率也随之提高。但是,以素质较高的保险电销为例,30秒内被挂断电话仍高达3成,一分钟内被挂断电话的机会还是有50%之高。双方通话若要长过6分半钟以上,成功交易机率才会明显出现。试想,要在素未谋面的状况聊这么久的电话还可完成交易,实在不容易!

这也说明了电销人员的求才广告为何一直这那么多,即使不少还标榜着「百万年薪,工作轻松」,但职缺还是填不满。工作压力让许多电销人员撑不多久,有些甚至上班第一天都还没撑完就走人了!而电销人员的流动率(Turn-over Rates)也比一般行销人员更高,有时一个月走掉一半或2/3以上也不意外。而这样的工作除了有最低工资保障,若再加上业绩奖金,每月收入大约3~5万元。想要收入高,除了高EQ和高推销技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工作时间拉长,忍受更多的拒绝。当然,年收入逾百万的电销达人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是凤毛鳞爪而已。

削减弱势就业 最不正义政策

然而,这种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高压力职业,对弱势族群而言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机会。特别是在这个高度竞争的社会,高薪工作通常意谓着专业技能,也让想挑战高薪工作弱势族群有了障碍。事实上对于需大量时间照顾子女的单亲家长、二度就业的劳动力,或是行动不便的身障人士,电销工作的进入门槛通常不高,而且工作时间弹性很大,很多甚至不必出门,在家(Call Out)也可工作。难怪电销人员当中,女性占了7成左右。根据保险界电业者的统计数字,电销人员约有一成是单亲家庭的母亲,可见电销不仅提供他们工作和生存机会,对于社会的安定也有不小的贡献。

在美国,一年的电销产值约有4,000亿美元,如果以台湾人口数和所得差距换算,台湾电销行业一年的产值应该也有台币3、4百亿的潜力。但是,台湾的电销产值正在萎缩。一方面是因为网路购物盛行,一方面是政府并没注意到电销行业对弱势族群就业的重要性。以保险商品的电话行销为例,10年前电销人员约有4,000多人,如今因主管机关不断严格管理下,只剩下2,000多位。可怜的恋花再会吧!虽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政府确实需树立规范,但有时过度琐碎和狭隘的规定,反而扼杀产业正常的发展,阻碍就业的机会。

这也就是政府为何在各部会之上,还要有个行政院院务会议,且设置跨部会的政务委员,协调各部会政策,才能选择出社会利益最大的政策。以经济政策为例,皆需考量到厂商、消费者和劳工三方的利弊得失,而不是让经济部只做对厂商有利的事,让劳动部只是不断提升劳工的薪资和权益,而消费者的利益就只让消保官去处理而已。很多时候,政策的微调甚至都要考虑到对弱势族群的冲击,以及对所得和财富分配的影响。

欧美先进国家对于任何可创造就业机会的政策皆不留遗力,提供低率贷款、免费土地和就业补贴是家常便饭。最近美国威斯康辛州为了吸引郭台铭投资设厂,创造3,000个新就业机会,不惜答应给郭董900亿新台币的津贴,相当于每创造一个新的就业机会,就值得美国政府付出3,000万元台币。反观台湾公部门,对于是否能维持既有的就业机会大多不甚在意,更常一纸命令就让产业翻天覆地。例如一例一休,就是没有考虑到个别行业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搞得许多雇主和从业人员抱怨连连。即使政策基于良善动机,也不代表执行的结果一定会好。

别为少数违法 付出莫大社会代价

再以保险业的电销为例,事实上电话推销的保险产品,都是比较简单的保险契约。主管机关要求电销过程得全程录音好保护消费者,这个规定无可厚非,而且有助于保险争议厘清。再者,一个电销成功的保单,依规定仍需将保险契约寄(传)给购买者,经审阅签字寄(传)回后,契约才算成立。所以,对于保障消费者而言,录音远比网路行销或面对面行销更加有用,尤其面销人员常说得天花乱坠,却不需付责任,且这种行销方式仅以书面契约为准。

然而,主管机关似乎没有注意到这种过度的差别待遇,已成岐视政策,尤其有了最关键的录音规定,其余过细的规范都是过严的行政管制。事实上主管机关大可不必浪费人力和精神,规定各种电销的通关语言或检查录音内容。因为有争议时,调出录音带就能立即分出谁是谁非,且能明快的处分违规业者或电销人员。政府不该为了完全阻断极少数的违法或违规行为,付出产业没落的代价,也让成千上百的弱势族群失去了正当工作的机会。

重要的是台湾目前经济成长率已经这么低,要创造一个新的就业机会非常不容易,政府更不应该以繁琐法令扼杀了任何工作机会。哲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所着的《正义论》说过,一个政策若让最穷的族群变得更穷,无庸置疑那就是最不合正义原则的政策。

我们无法建立一个没有违法、违规行为的社会。而且一个国家要做到「路不拾遗」的境界,需投入多大的资源,需雇用多少的警力和检调人员?一个社会必需接受某种程度的犯罪和违规。这不是不道德的灰色思想,而是代价是什么。资源有限,就是最现实的经济问题。这一、二十年来兴起的法律经济学和犯罪经济学,就是该实务的去面对现实,研究什么是合理的法令规范。

好文推荐

林忠正/公共建设Vs.产业发展 「前瞻」的钱该花在哪?

林忠正/尹衍梁的春天还没来

林忠正/台湾投资客胜过巴菲特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林忠正,经济学博士,曾任立委、金管会委员、民进党副秘书长、及中研院、台大教授。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