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多份医疗险有用吗? 小心花了冤枉钱

▲AIA友邦人寿总经理侯文成认为,医疗保障不在于买多,而是要买得正确,应以「巨灾风险转移」、「因应未来医疗技术」为重点。(图/记者周宸亘摄)

新闻节目中心/台北报导

台湾健保制度傲视全球,不过,国人却是很爱健康险,以为买多了就能无后顾之忧。AIA友邦人寿总经理侯文成认为,医疗保障不在于买多,而是要买得正确,应以「巨灾风险转移」、「因应未来医疗技术」为重点,因此,定期或终身型的医疗险适度投保即可,必须再辅以防癌险、重大伤病险等特定险种补强,移转高额医疗负担,同时搭配免息保单借款,可减轻住院医疗费用负担,以避免又病又穷的老后人生

根据统计,国人平均拥有3张以上的健康险保单,但真得买对了吗?侯文成分析指出,目前国人最常见的健康险迷思,首先是很多人买健康险期望有回报,变成投资型医疗险,这是错误观念,因为健康险是转移风险之用,并非以赚钱目的。其次是重复投保医疗险,却未必符合所需,造成保费浪费。举例来说,买太多住院医疗险,未来不见得理赔到,因为医疗水准不断精进,目前医疗险保障未必适用将来的医疗给付项目,将形成古老保障不足以应付未来医疗的局面。又如中壮时期买过多定期医疗险,但真正用到可能是60岁以后,等同前面数十年的保费就浪费掉了,此状况下,真得划算吗?值得深思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不需要医疗险,而是要适度就好,侯文成认为,医疗险是基本款,但不用买这么多张,并建议正确的健康保障规画,一是保「重」不保「多」:台湾已有健保制度,住院医疗的自费不高,是多数人可以承担的风险范围之内,所以,定期或是终身医疗险适度就好;无法承担的风险再转嫁给保险公司,例如透过防癌险、重大伤病险等巨灾型的医疗险,降低庞大医疗费用。所以,不能单靠纯医疗险解决所有医疗费用,必须以其他方法补强健康保障。

二是保障足以因应未来医疗技术:医疗科技的进步,治疗方式或药物研发不断推陈出新,想要享有伤口小、复原快的治疗方法,花费不少。侯文成以自身家人进行清创手术为例,加上负压伤口引流系统,辅助治疗伤口,每次需自行支付器材费用新台币(下同)2万元,正常疗程约需进行3~6次,算下来,需要6万~12万元的自费支出,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由于过往不少医疗险设计,已经无法因应未来医疗技术的提升,如何让医疗保障也能同步提升?不妨考虑可以搭配免息保单借款的寿险保单,还能让健康险规划跟得上医疗科技与用药的进步。以「友邦人寿增利High利率变动型终身寿险」为例,若搭配「医便利医疗照护」免息保单借款,则可同时具有寿险保障亦可协助保户减轻住院医疗费用负担。

特色一是具有退休金规划功能:契约有效期间内,只要缴费6年,且申请时保险年龄未达60岁者,当结婚、子女出生或保单周年每满5年时,即可申请增加基本保额,每次最多为契约生效当时基本保额的25%,累计增加总和最高为契约生效当时基本保额的100%,此外,每年「宣告利率」高于「预定利率」时,还有机会获得回馈分享金。若不幸身故,身故保险金、海外意外身故保险金可选择10年或20年分期定期给付,无须繁琐的信托流程,即可确保受益人生活长久安稳。而且保单价值准备金也逐年递增,稳健累积资产,可做为退休生活做规画。

其特色二是可搭配「医便利医疗照护」免息保单借款:被保险人之保险年龄达60岁以后,保单有效且缴费期间届满,只要住院诊疗达7日(含)以上,凭医师所开立的诊断证明,不管任何疾病或意外,也不限定用途,住院当日起算6个月内,即可申请「医便利医疗照护」免息保单借款,可以用来支付大型手术、看护等医疗费用。要保人需于被保险人入住医院当日起算6个月内提出申请,每年限申请一次,同一保单之「医便利医疗照护」保单借款累计申请金额最高为基本保额的50%,且同一被保险人于AIA友邦人寿所有保险契约之「医便利医疗照护」保单借款,累计申请总额上限为200万元。

举例来说,王小姐以自己为被保险人购买「友邦人寿增利High利率变动型终身寿险」,基本保额100万元,该张保单累计最高可申请「医便利医疗照护」免息保单借款50万元,以因应医疗费用,若她还以自己为被保险人持有友邦人寿其他搭配「医便利医疗照护」的保单,则这些保单的「医便利医疗照护」免息保单借款累计申请总额为200万元。

侯文成指出,「友邦人寿增利High利率变动型终身寿险」搭配「医便利医疗照护」免息保单借款,可以减轻医疗费用负担,用于自己的医疗开销;万一未来不幸身故,身故保险金扣除已申请的保单借款后,即可遗留给家人做为生活所需。尤其是年纪越大,医疗花费越多,住院天数也有可能较长,而这张保单搭配「医便利医疗照护」免息保单借款后,可以在民众真正有医疗需求之时派上用场,能够因应未来健保项目、健康险保额不足、出院后风险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