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经济】卢信昌/抢救「香港」须仰赖长期竞争策略

▲作为大陆经济改革之后,通往中国贸易窗口香港究竟有何具体目标与长期的竞争策略呢?(图/CFP)

卢信昌台湾大学国际企业学系副教授、台湾竞争力论坛知识创新组召集人

眼前在香港发生四个月余抗争情势演变至今,可不会只有新世代的满腔忿恨做支持的;部分媒体与一般人只看到的表面,则是一国两制的失败。但究其实,香港上下正逐步接受自己的处境,和华人社会所特有的人本价值观;经此一击之后的香港政府,已然摆脱过往作为「准」东印度公司的买办性质。

未来的香港,势将逐步展示其在人本价值与平衡阶级利益上的积极作为,务必倾其全力来建构繁荣的世界大同观,并具体实践真正的平等、均富路径。于此纷乱之际,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夫人何晶女士,也在十月底于其个人脸书发文,回应媒体认定的无端指控,关于新加坡是否在从香港的局势中获益。

一方面,何女士先提出香港与新加坡系出同源,都曾经历过英国的统治;也扮演西方利益进入邻近地区的主要窗口。除此之外,这两个经济体是截然不同的;新加坡更不是,也不会只是香港的「竞争对手」。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力道,香港的竞争者其实是在中国内地城市,深圳、上海和北京。

冷战,曾给了香港无与伦比的机遇;其后,随着香港制造业迁往台湾或是中国内地,香港流失大量的制造业岗位和第一线的生产管理阶级;到如今,香港早已成为中国内外的服务中心。像这样的时移境迁,和当事人所必要做到的与时俱进,即使在1949年英国重行接管香港之际,也是如此;当时中国的金融和工商中心,仍旧在上海和天津。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夫人,何晶女士。(图/翻摄自何晶脸书)

中国经济规模,到2000年还只是香港的6倍高;但到了2018年,香港却仅占中国GDP的3%。而同一时间的新加坡,则戮力做好转型升级,争取到包括IBM的主机生产、记忆体设备SEGATE与西门子在内的国际大厂。因此,再继续纠结于资金跨国企业总部和高端人口,会否往新加坡做流动;但却无视于资金和人口,长期流向美、加、澳洲与英国等处,其实无济于事的。

何女士说:「正如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香港和新加坡也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地理位置。香港在历史和地理上与中国紧绑在一起,同样的,新加坡在地理上与东南亚密不可分。约十年前,一些跨国企业决定把公司迁往中国城市,如上海。无可否认,一些中国人移居香港,或迁往香港工作或生活。对一些中国人而言,香港具有吸引力—它较少约束,例如没有计划生育的要求。但是,这些在中国已开始逐渐松绑。如果中国继续放宽一些政策和改善生活条件,香港届时面临的真正挑战是自己在中国、在世界还能扮演什么角色?」

何女士不免要质问的:作为大陆经济改革之后,通往中国的贸易窗口;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时,从制造基地有在角色扮演上的重大转变。但香港究竟有何具体目标与长期的竞争策略呢?

在文章末了,何女士更语重心长的呼吁,「各位,为了给我们的人民、国家、家庭和后代一个更美好,更善良,更安全的世界,让我们保持冷静,深思熟虑,按部就班,果断前行。」

▲笔者呼吁财富阶层当权者,迟早要跳出窠臼和过往保护伞,主动关切和回应底层社会的人心走向。(图/香港01授权提供)

因从生产技术与社会条件的改善,人们追求更高的自主权和参与的信心,也增强了。可不能忘记,即使是西方的社会体制,从黑暗时代结束以迄,一直都在做如此的演变。就像是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即成为自由城市(FREE CITY)的汉堡,当时即有如此的位阶设计,因而有其在人文与政经发展的充分揉合。

香港不该妄自菲薄的,就是在一国两制之下继续做自由城市的独立发展;不该轻言抛弃的努力,就是以社会实验的勇敢尝试,做好对各类政策兴革的总体检证。财富阶层与当权者,迟早要跳出窠臼和过往保护伞,主动关切和回应底层社会的人心走向。专业菁英更不该以言词煽惑青年学子,逃避其社会责任;而必须做好对于民主神话的批判,积极消弭阶级对抗的一再发生。

可喜的是,如今的资讯科技与在生产能量的突破,正提供了社会体制做转型实验的新契机。众人一致参与的勇敢改革,新加坡政府的成功正有如此的戒慎小心;香港的政经大未来,也是如此的。

热门推荐》►中、美对垒下 台湾的竞争优势?►新兴国家持续降息 透露经济隐忧?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