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大闸蟹怎么来的?直击养殖现场 风光美得像幅画

大闸蟹生态湖美得像一幅画

记者陈世昌安徽采访、摄影

入秋天气转凉,又到了螃蟹成熟饱满、蟹黄蟹膏肥美的季节,受到台湾消费者喜爱的大闸蟹,目前仍以引进大陆养殖的最多,但是你知道大闸蟹究竟是怎么养的?为什么蟹黄会这么多?养在池塘干不干净呢?《ETtoday新闻云》深入占地670公顷,号称中国单一养殖场规模最大的牧牛湖,带您直击神秘的养殖现场

▲牧牛湖种植非常多树木,做为与外界的隔离带,也形成一幅幅美景。湖的水深在3米多,工作人员以人力划船方式湖面作业,避免造成汅染(右图)。

670公顷拿来养大闸蟹也太惊人了!因为整个新北市永和区的面积也没这么大,670公顷差不多是台北市的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积。为了养螃蟹,这里又种了30万棵乔木、100万棵灌木,处处绿荫成林,有如花莲山水的放大版。搭上小木船航行在清澈的湖面上,夕阳随着水波摇曳,美景就像一幅国画,让人忘了这里其实是水产养殖场。

▲熟成的大闸蟹正在进行二次养殖,等待蟹黄、蟹膏生长饱满。

牧牛湖创办人吴贤进表示,养蟹其实就是「养水」,水质好不好对大闸蟹成长非常重要,他透露创办初期,差不多前5年的重点都在做整个生态池的改善,像是透过种植水草、投放螺蛳。因为这里不投放药物,透过种植大量的树木,可做为外围农田与养殖水域的隔离带,控制外部汅染源进入。

▲从蟹苗到小蟹要花一年时间,小蟹有专门的养殖区,要再经过一年才会熟成。

他强调,生态池要做到平衡是个复杂的过程,如何控制也是一种经验科学知识。简单来讲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水草、水草吸水里杂质光合作用池里会放养吃小蟹、小鱼的黑鱼桂鱼,但也不能放太多,一亩(大陆亩)大约15-20尾刚好,放太多可能会把小鱼吃光,造成另一种不平衡。

吴贤进表示,大闸蟹是冷血动物,只要环境好,不应该有病,例如采用低密度放养,让生态环稳定,所以他要努力的是把环境做好,不会生病自然就不用药物。

▲牧牛湖大闸蟹创办人、董事长吴贤进(左图)。准备出货的大闸蟹,正要进行冲洗净身」。

大闸蟹主要生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江苏、安徽,有江南「水乡泽国」之称,各地满布大大小小池糖、小河流,乡下农家后院就是水塘,多少都会养一些大闸蟹。

中国大闸蟹每年生产规模达数亿只,不只外销,中国人吃的蟹更多,市面上大闸蟹大小不一,售价在40-60元人民币(台币200-300),价格并不比在台湾便宜,可见中国吃蟹人口之多,也因而出现一些专业品牌,像是牧牛湖,走的是难度较高的生态养殖方式,连幼苗都是自己育种。

▲包装完成的牧牛湖大闸蟹。

「牧牛湖」第二代的吴孝允,跟着父亲学习养大闸蟹己有7年经验,他表示,整个大闸蟹的生长,从苗到小蟹要一年,从小蟹到成蟹需要再一年,之后再经过约2个月的「二次养殖」期间补充营养的食物,像是小鱼,让大闸蟹够养份生长蟹黄蟹膏,之后才进入上市阶段。

大闸蟹的产期自每年9月开始,一直到隔年农历过年结束。吴贤进说,蟹黄、蟹膏都是牠们为生育下一代所做的准备,大闸蟹必须在淡水海水交会处才能繁衍,且交配后24-48小时,即使牠们没有卖到市场去,公蟹母蟹会结束生命任务相继死亡。

▲大闸蟹出货前要先做捆绑,让牠进入休息状态(左图)。(右图)蟹黄、蟹膏与蟹肉处理厂,都是用纯手工,从一只一只大闸蟹身上取下,再依部位与大小分为A级货与一般当地市场货,包装后立刻快速冷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