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宝岛再逢春──中国谋略(二)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同意中国与吉尔吉斯、哈萨克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原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申请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图为丝绸之路上的新疆交河故城。(中新社)
台湾在1985年经济鼎盛、跻身「亚洲四小龙」【注2】时,曾经引以为傲的说法是「台湾钱淹脚目」,我看现在恐怕已经淹到「肚脐眼」了!
(作者提供)
其差别在于,当年是响应蒋经国「家庭即工厂」的号召,大家拚命赚钱,而外贸腾飞、积累大量财富,却囿于投资管道狭窄,通常局限在房产、股票,堪称苦于「有钱没地方花」,甚至因而予地下金融之诈骗行当滋生环境--当时最轰动的事件,便由沈长声、刘铁球、于永明等人领衔、带头以投资公司名义成立鸿源机构,非法高息吸金达新台币1,000亿元,然后在1990年宣布倒闭,留下16万债权人与900余亿元负债之残局,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
那么现在又是什么情况导致「台湾钱淹到肚脐眼」了?难道宝岛再逢春,财源滚滚而来?非也!
实肇因于两岸政治形势的不容乐观、产业外移与空洞化越趋严重,加之房地产炒作空间有限,股票又赚少赔多,投资兴(创)业更是动辄血本无归,使得更多人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一动不如一静」的只能把钱存到银行,即使年利率低到接近可以忽略不计的1.345%,但也无可奈何(参看《延伸阅读》之七〈台商「西进」潮起潮落〉)。
现在一带一路为台湾提供了一个资金融通的绝佳机会,为其沿线国家以发行债券或人民币与美元结算中心、外汇中转市场的形式,展开相关金融领域之服务;一方面有足够的闲置资金,二方面有足够的顶尖人才,三方面具可持续性(仅仅是数千个基础设施项目,所需求资金便超过10兆美元);对台湾当前之经济、金融景气的刺激甚至起死回生,作用至为明显。
以民心相通为例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欲使其所经国家老百姓接受中国大陆「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善用心与美意,需要展开各式各样的学术、艺文、人才交流,乃至媒体合作、志愿者服务……等各项活动与工作,如:互办艺术节、电影节、图书展……等,甚至鼓励共同「申遗」--2014年6月,中国大陆与哈萨克、吉尔吉斯三国联合推进的「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上述内容,归根结柢便为「文化认同」,使国与国之间虽有政治体制、风俗、宗教……等差异,却能在经常性的你来我往之间,彼此逐渐形成基本价值观之共识,进而和睦相处。
【注2】
亚洲四小龙: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全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
它们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迅速走上发展道路,成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火车头之一,国际社会普遍皆视「亚洲四小龙」为发达国家及地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