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专栏:陈思奕》当中国居礼夫人跃上美国邮票──永远的吴健雄(上)

美国邮政局正式发行了一枚2021年印有华裔核物理科学家吴健雄肖像的新邮票。(作者提供)

在送别庚子鼠年、迎接辛丑牛年到来之际,美国邮政局正式发行了一枚2021年印有华裔核物理科学家吴健雄肖像的新邮票。这是继在1940年代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登上美国邮票之后,第二位华人上了美国邮票。

不少在美华人跟我一样,把拜登团队这一举措看成是拜登对华人的亲善。他在这一时刻借发行邮票之机,对华人为美国建设作出的特殊贡献予以赞扬,表明了拜登为消弭川普执政时期所扇动的对以华人为主的亚裔种族的仇恨,正在做出可喜的努力。

1912年5月31日,吴健雄出生在江南水乡──苏州市太仓浏河的一个书香世家。伴着父亲吴仲裔的人格启蒙,吴健雄在吴仲裔创办的「明德女子职业学校」接受了小学教育。毕业后,吴健雄以优异的成绩考人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那里,吴健雄见到中国著名思想家胡适。之后吴健雄在中国公学读书时正式成为胡适的学生,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思想对吴健雄后来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吴健雄在给胡适的信中特别提到,除了父亲吴仲裔之外,胡适对她一生的影响最大。1930年,吴健雄被保送到南京中央大学数学系。一年后,一直以居礼夫人为典范的吴健雄出于对物理学的喜爱,从数学系转入物理系。1936年,吴健雄在父亲吴仲裔和叔叔吴琢之的支持和资助下,离开家乡远赴美国留学。从最初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求学,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直至最后在哥伦比亚大学退休,吴健雄经历了博土、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长……多次学术上的飞跃,登上了事业的顶峰,名满天下,世人瞩目。

年轻时的吴健雄。(本报资料照片)

1936年8月,24岁的吴健雄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原本要到密西根大学就学,但吴健雄在到达美国旧金山后先拜访了加州大学伯克分校。在那里,她结识了物理学家袁家骝,袁家骝是袁世凯的孙子。袁家骝带着吴健雄参观了伯克茉莱放射性实验室。实验室当时的主任是恩尼斯特·劳伦斯(Ernest O. Lawrence)。他因发明回旋加速器而获得1939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吴健雄听到了密西根大学对女性不甚尊重的传闻:该校当时由学生捐资建起的学生中心不允许女学生从其前门进入,这令她决定改在伯克莱进修。袁家骝将她引见给伯克莱物理系当时的系主任雷蒙德·伯奇(Raymond T. Birge, 美国国家科院院士,曾任美国物理学会会长)。尽管那个学年早已开始,但伯奇仍是录取了吴健雄,她就此开始了伯克莱的求学生涯。

1992年7月20日,庆祝中研院院士吴健雄八十寿诞会,余纪忠亲临祝寿。余纪忠(左2起)、吴健雄、袁家骝。(林道铭摄)

吴健雄在学业及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劳伦斯名义上是她的导师。同时,她与埃米利奥·塞格雷(Emilio Gino Segre,195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也进行了合作。吴健雄于1940年6月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尽管得到劳伦斯和塞格雷的推荐,她仍是没能在大学中取得职位,所以她继续在放射性实验室中作博士后研究。

1942年5月30日,吴健雄与袁家骝在袁的导师、加州理工学院当时的校长罗伯特·密立根(Robert A. Millikan, 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家中完婚。双方家长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都没能出席婚礼。随后夫妇二人移居至美国东海岸。吴健雄成为了史密斯学院的教员,后转至普林斯顿大学任教。

1944年3月吴健雄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加入了位于哥伦比亚大学的曼哈顿计划下属的替代合金材料实验室。她的一项关于铀原子核分裂后产生的氙气对中子吸收截面研究的实验结果,解决了核反应堆因放射性惰性气体──氙的影响而使核分裂反应停止的问题,对「曼哈顿计划」的完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57年1月,吴健雄和她的小组经过艰难的实验,首次验证了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理论,从而使这两位中国科学家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该实验也同时论证了电荷共轭不守恒和中微子的二分量理论,开辟了物理科学的新纪元。(明日待续)(作者为美国华人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