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杀人」的背后:青贫世代与恶的距离?
▲台湾青年高学历却失业的比例越来愈高。(示意图/取自免费图库Pakutaso)
近期,一部「我们与恶的距离」震撼台湾社会,剧中加害人应是一个中下经济条件的家庭,推测剧中随机杀人的加害人或许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却至少无固定职业的青贫角色。「随机杀人」这个议题实有发人省思之必要。
所谓「随机杀人」系泛指没有特定的下手目标,与被害人无怨无仇,随机在公共场所或街道挑选被害人下手的杀人者。
在台湾的「随机杀人案」实在是危机四伏,如:2009年的「杀人可转运」 失业汉乱砍1死2伤、2009年22岁男子黄信菖因找工作不顺利,随机割喉泄愤、2012年30岁无业男子曾文钦2012年在游乐场厕所,将10岁方姓男童割喉致死、2014年东海大学2年级学生郑捷,在捷运行经龙山寺到板桥江子翠站间,手持双刀在密闭车厢内疯狂屠杀乘客,短短4分多钟狂砍26名乘客,造成4死22轻重伤…不胜枚举。
探究此类无差别随机杀人事件,背后多数都隐含有「青年无业问题」的共同特征,对于「青贫世代与恶的距离」找出「治本」或「长效」的处理方式,实有其迫切性。
就台湾的高教发展历程与产业结构变迁来看,1990年代,台湾正式启动教改列车,高教在学人口数约计79万5千人,高教程度失业率只有2.23%,此时台湾产业结构处于后工业经济阶段;到了2000年,高教在学人口数增加至118万7千人,高教程度失业率攀升至近3%,台湾产业结构正迈入服务业经济阶段;历经8年扁政府执政后,高教在学人口数持续增加至134万3千人,高教程度失业率却高达4.21%;到了2018年蔡英文政府执政,高教在学人口数减少至124万4千822人,台湾产业结构已进入后服务业经济阶段,高教程度失业率已高达至8.38%,将近多了扁政府时代一倍之多,台湾真可谓是「高学历难民」满街走。
目前,台湾的大学生占同年龄人口比例高达70%,但适合大学毕业生从事的学用相符的工作却不到40%,解决「学用落差」已经成为是刻不容缓的必要难题。
何以有「学用落差」的问题?2003年求供倍数为1.18,但到了2009年后已经低于1只有0.33,2010年后更只有0.18的水准,反映出大学学历贬值,对于市场而言呈现出:「供超过于求」!
面对及处理「青贫世代与恶的距离」,不能也不该让青贫世代独自承担,教育学习系统、家庭关系、人际网络以及公私部门,都须负有一定的责任。这不仅是青贫世代的难题,也是跨世代间的必修学分。不是吗?
●本文为读者投书,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