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成功研发秋行军虫诱捕器 最快明年6月上市供农民使用
▲遭秋行军虫啃食危害后残破不堪的玉米植株。(图/药物毒物试验所提供,下同)
农委会农业药物毒物试验所今(17日)提到,秋行军虫去年6月入侵台湾,危害农地面积超过1.8万公顷,历经1年多,成功推出秋行军虫性费洛蒙诱杀系统,该系统透过诱虫器装入人工合成的性费洛蒙,吸引雄虫并囚禁诱虫器中,达到防治目的,既无毒性,也无农药残留风险,在田间实际应用具有安全、经济、有效、不污染环境优势。
药毒所说明,秋行军虫又名草地贪夜蛾,具高度杂食性,寄主达353种,喜好在禾本科作物产卵,幼虫孵化后食取植物的叶子,甚至钻进植物体里面,让农作物无法收成。秋行军虫在国内已对玉米、高粱、百慕达草、薏苡、水稻、小米、狼尾草、落花生、姜等作物陆续产生危害,其中危害最深的为玉米、高粱。108年各县市发生虫害面积统计,共为18,815公顷,主要为玉米田,秋行军虫幼虫躲在玉米心叶处取食,啃食部位在生长点处,常造成整棵玉米植株无法继续生长,损失惨重。研发过程陆续在国内玉米田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优异的诱捕效果为目前诱杀效果最好的设计。
药毒所表示,田间试验时,发现秋行军虫的世代重叠性不明显,建议此时应尽快朝大面积、多地点进行大量诱杀,以防堵并降低其扩散速度与面积。农民作物种植时,每分地可设置2至4个性费洛蒙诱捕器,只要直接插在田间即可使用,将性费洛蒙塑胶微管诱饵置于上冲型诱虫器中,悬挂于玉米或高粱田等,1天能捕到20至30只。目前研发的秋行军虫性费洛蒙诱杀系统已于今年8月31日采用非专属授权方式技转厂商,将进行商品化落实产业利用,预计明年可提供农民安全的费洛蒙商品。
▲▼幼虫喜好躲在玉米心叶处取食,叶上残留大量粪便。
相较于传统化学农药防治,药毒所指出,农业生产体系导入费洛蒙应用既可有效防治,部分取代降低杀虫剂用量与次数,所需成本较低,让农民省工又省钱,同时符合友善耕作与环境永续精神。药毒所强调,友善农业的新趋势带动生物农药发展,以昆虫费洛蒙作为田间虫害防治措施,2007年全球统计已超过2600种昆虫费洛蒙组成份被鉴定完成;2016年台湾生物农药产值为7638万元,较2015年大幅成长45.2%,预估至2021年可突破新台币1亿元,后续市场,以开发适合国内生态的微生物制剂与费洛蒙产品最被看好。
药毒所提到,目前该技术已完成技术转移,预计最快110年6月有望取得农药许可证后,正式上市销售供农民使用。目前美国与日本也已开发类似的技术,国人推出的研发成果亦颇具竞争力,农科院也正投入合作规划,推动未来的产品进军东南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