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立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校园情杀问题依旧无解

校园情杀案件频传,出问题的不是只有在大学生的情感教育,而是我们的教育重心从小就不注重人格养成教育与感情生活教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不了问题。(图/翻摄自pixabay)

文/詹昭

又来了!唉!

一个多月前的台大校园泼酸情杀案件,震撼全台;前天(12/11)世新大学又发生一起男学生疑似追求不成砍伤女学生颈部事件,真的是情何以堪

学校园情杀案何只如此,还记得吗?今年二月间台湾体育运动大学研究所硕士生,与学校女心理咨商师姊弟恋,也因为分手不成,将之勒毙弃尸山区。其他让人记忆犹新的,至少还有2014年台大毕业高材生张彦文怀疑林姓女友欲分手,当街砍杀女友47刀致死,以及2015年高雄医学大学医学系黄姓学生为了同时追求他系学妹的感情纠纷,杀害刘生后在住处烧炭自杀。

面对诸如此类校园情杀案与日俱增,问题是我们学到教训了吗?

根据媒体报导,案发后校方迅速启动校安与相关辅导机制,危机处理过程也堪称明快。其实,早在台大爆发泼酸案之后,校方清查高关怀个案陈男也在其中,11月还主动到咨商中心接受咨商辅导,前后8到9次。经建议,陈男退选该堂选修课,结果还是发生如此憾事。(12月11日苹果日报许敏溶台北报导)

重点是接下来我们能怎么办?该怎么办?

本案女主角遭跟踪长达五年,有专家认为,以现有法律(包含社会秩序维护法、家庭暴力防治法),因为双方未同居、交往等,根本无法申请保护令,政府当务之急应推动「反跟踪骚扰法」。(12月11日联合报记者黄安琪即时报导)然而即便完成此项立法,问题就解决了吗?Not quite!

▲近日发生的世新大学学长刺伤学妹案件,女主角遭到陈嫌跟踪已长达五年,但现行法令无法保护受害者,更显示出陈嫌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早就出了问题。(图/记者柳名耕翻摄、民众提供)

另一方面,教育部学生事务与特殊教育司长郑乃文表示,世新案是因情感问题而发生,令人遗憾。之前台大事件发生后,教育部已经把大学的情感教育列为明年推广重点,研提如何表达、分手等等,进行一系列的推广计划。此外,也会要求大学加强法治教育。(12月12日联合报记者冯靖惠即时报导)

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思想起台大校园泼酸案发生后,郑司长也说,后续会请各校加强校园安全维护,并要求台大要有针对学生的安抚及心理重建。(10月20日联合晚报记者林良齐雷光涵台北报导)

结果咧?唉!

话说从头!首先,面对问题只有接受问题,接受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校园情杀事件,教育部「方才」让人感觉稍为愿意加以正视,真的很令人遗憾甚或忧心,不是吗?

其次,医生治病有赖正确诊断,处理诸如此类问题,何尝不然?换言之,有效解决问题必先确认与了解问题;如果问题「界定」出了差池,解决之道势必无法对症下药。事到如今,教育部「开出来的处方」依旧显得「离谱」,就是「如此这般」来的啦!

是的!感情生活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既要「学」也要「教」;面对大学生感情生活问题频仍,加强感情生活教育刻不容缓。问题是想要进一步预防大学校园情杀事件,只是加强大学生的情感教育甚或法治教育,怎么够呢?

以世新大学情杀案来说,毫无疑问的是犯罪事件,与感情生活问题有关也越来越明显。然而能说是纯属犯罪或治安(校安)问题吗?校园情杀问题单纯只是感情问题吗?Of course not!若能仔细加以追究,相信大家会很不以为然。至少「嫌犯」显得「很幼稚(人格成熟度问题)」,不是吗?没错!很多类似个案的心理健康甚至已经有了严重问题(人格异常)!

因此,有效防治诸如此类案件,绝对不能只从治安(校安)或情感教育的角度思维,更关键的其实是从小到大的人格养成教育,或者也应该从心理健康促进的角度「切入」。即便是治安(校安)或是心理健康问题,「教育」也还是其中的核心,不是吗?

再进一步就教育层面追问,诸如此类案件出了问题的,究竟是我们的法治教育、性别平等教育、感情生活教育,还是人格(品格)教育?还有、还有,即使单就感情生活教育论,解决大学校园感情生活问题,仅仅只是加强「大学」的情感教育就够了吗?

根据郑司长说法,教育部不仅将大学校园情杀案界定为感情生活问题与治安(校安与法律)问题,还「断尾求生」,忘了大学生的感情生活能力系建立在中小学教育基础之上。如此的「状况外」,校园情杀问题如何令人期待有解?如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又怎么救得了我们国人的感情生活危机呢?这才是真正令人遗憾与忧心之处,不是吗?唉!

又据警方调查,陈就读德明科大时表现杰出,曾获全国英文写作比赛第五名;他的母亲到派出所时,不相信儿子竟会行凶(12月12日联合报记者廖炳棋、冯靖惠台北报导)。

唉!学业成绩优甚或才华洋溢,乃是理性能力的展现,感情生活表现则是属于人的感性面;两方面尽管可能相互影响,却未必同步发展。回顾近年来发生的清大、高医大、台大等校园多起情杀案,不就是最好的见证吗?

另一方面,试想诸如此类恐怖情杀案嫌犯,如果人格够成熟(或人品够「格」),会因追求不成或不满分手就出此重手吗?没错!关键就在于他们的人格(认知判断、情感接受与表达、行为意向动机与表现)问题。因此,类似案件与其说是当事人感情生活问题,不如说是嫌犯的人格发展问题。人格(含品格)真的有如「树头站得稳,免惊树尾扫台风」(请台语发音)啊!

以本案为例,陈男表示「不是故意的」,还说是学妹在脸书的留言刺激了他,因而携带水果刀好几天了(12月12日联合报记者廖炳棋、冯靖惠台北报导)。试想一个人格成熟者,会因此刺激就「肆无忌惮(持刀杀人)」吗?更何况还是他的追求对象呢!陈男还说,事发前是去找学妹,但她都不理睬,甚至转身就走;气愤之下,他才追过去划伤学妹,事后也感到后悔。(12月11日自由时报记者姚岳宏台北报导)被带到派出所时,陈男还频频询问学妹伤势,并一度哭喊想自杀!(12月11日苹果日报即时新闻)

面对追求对象的如此表现,显然是源自于不成熟的认知判断(搞不清楚行动「有用」与否),还有严重的情绪管理(情绪很激动)与行为自制力(持刀杀人)问题。

尤其陈男从高一起,就在捷运搭讪女方,多次遭拒绝后,还进一步跟踪。如此的追求方式,更反应了「爱与被爱」的理解(认知)、感受(情意)与行为三方面的「幼稚」;甚至上个月进板桥交通分队求助时,陈男还抓住她的手,摀住她的嘴,并跟警方嘀咕说「我又不是故意的!」(12月11日自由时报记者姚岳宏台北报导)个案人格「偏差」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感情生活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既要「学」也要「教」,无论是情感教育或是两性相处都该从小教起,上了大学才想亡羊补牢通常都为时已晚。(图/翻摄自freepik)

从心理学角度论,个人人格的展现在不同时间与空间有其一致性;人格一旦有了偏差,不仅在某个时间点追求特定对象如此,将来另有机会的话也会「如法炮制」。换言之,本案女主角只是比较不幸地在此时空「遇上」罢了!唉!

重要的,当今社会传统的家庭教育功能逐渐瓦解,学校「教人成人」(人格养成与品格教养)工夫尤其显得重要。问题是如此关键的教育工程,我们的学校教育还有多少呢?回顾多年来咱们的学校教育,「升学考试领导教学,学科知识教育中心」,人格养成教育与感情生活教育摆两旁,以致人格不成熟甚或人格异常者与日俱增,当面对感情生活问题找不到出口时,因此衍生成所谓的情杀事件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总之,凡事「预防胜于治疗」,面对越演越烈的校园情杀问题亦然。除了感情生活教育,人格养成教育更要加油!因此诚恳再度吁请教育部:赶紧回头「固本(教人成人)」吧!尤其要呼吁强调「做事内阁」的「赖神」,赶紧让教育部起来吧!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前瞻计划啦!

好文推荐

台湾立报/关于金马奖的三项隐忧

台湾立报/凯擘,还是要对着自己下重手!

台湾立报/共犯们:观众、记者、高层,我们可以一起做些什么?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台湾立报,成立于1988年,以传播、科技、教育三领域为关注焦点发表评论文章。作者詹昭能,世新大学社会心理学系系主任、爱情教育与中心主任。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